網戀陷阱
互聯網方便了全世界的溝通,我們可以通過上網認識各種各樣的人交到各種朋友,有些人可能現實生活中有社交障礙,但是他們在網絡上可能交友技能滿級。
我們也不知道屏幕背後和妳交流的人,到底是壹個什麽樣的面目,所以防備之心真的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存在。
處於青春期的花季少女很容易被網絡上居心不良的人盯上,因為她們此時對戀愛充滿幻想而且心智很不成熟,很多小姑娘就會陷入網戀的漩渦,被騙財騙色,但卻可能被傷害後還越陷越深,甚至被人奪去生命。
乖巧的女兒不見了
2002年5月15日,壹位父親在家等待自己的女兒放學回家,可是平日乖巧懂事的女兒在中午放學後遲遲沒有歸來,父親滿心焦急開始給學校和女兒的朋友們家裏打電話,得到的結果就是女兒可能去了網吧,之後就沒有任何消息了。
第二天,父親無奈之下報警,警察迅速對他女兒上學的學校附近的網吧精心調查,終於在小蟲網吧的電腦上找到了女孩留下的上網痕跡,仔細核對後,警察確認女孩與壹個叫“孟夏”的男子交流過並約定見面。
“釣”出嫌疑人
警方不能確定這個網名孟夏的人的真實身份,於是在17號上午警方在網絡上偽裝了壹個少女身份騙取了孟夏的好感和信任,終於確定了他是壹個名叫李松的34歲中年男子,在得知他現在所在的位置之後,立馬出警抓獲了他。
李松用網絡騙取小姑娘的信任,最終也因網絡讓自己被警察緝拿歸案。
兇狠的“少女殺手”
面對警方的審訊,李松交代了自己犯案的事實,他帶警方來到了壹個開封郊區的壹個閑置房內,他說失蹤女孩就在床下邊,警方搬開床並挖開地磚,在裏邊找到了已死去多時的少女。
面對屍體和警方的逼問,李松開始恐懼並說出自己其實有同夥,名叫徐元慶,而且不止這壹個受害者。
徐元慶被另壹隊警察緝拿的同時李松帶著其他警察來到了這個廢棄房屋的院子裏,警察又在這裏挖出了五具屍體,這些屍體都是年輕的少女,經過法醫鑒定,確定最小被害人僅有13歲,每壹個被害人在死亡前都遭到了性侵。
徐元慶被抓獲後也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他帶領警察到了南柴屯村,在那裏的某處房屋內,警方又挖出壹具屍體,同樣也是遭到侵害後被殘殺。
李松與徐元慶從1999年5月13日犯下第壹樁罪案後就沒有間斷過,期間殺害的七名少女有3名是在網絡上騙來的,其他4名則是在附近的鄉鎮綁架的路邊落單女性,他們的家人對二人所犯罪行也知情。
隨著這件案子的偵破,當地的多起少女失蹤案件也被破解,被害者的家屬在得知自己的孩子不是被人販子帶走而是被歹徒奸殺之後痛不欲生,都希望兩個惡魔得到應有的懲罰。
案件結局
7名少女失去生命,多個家庭支離破碎,兩名罪犯李松和徐元慶對多名少女實施奸殺,因罪大惡極,最終被判處死刑,家屬知情不報構成窩藏罪也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珍惜生命,遠離網戀
其實無論什麽年齡,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在面臨網絡上異性地吸引時壹定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單獨壹人與網友會面,因為妳沒有做過最壞的打算,而且妳也不知道最壞的結局是什麽。
除此之外,還要提醒大家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並不是危言聳聽,能不自己在人煙稀少的地方或者夜晚的時候單獨行動就不要這樣,如果是沒有辦法避免這種情況,壹定要對自己做好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