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業革命標誌及歷史意義分別如下;
壹、第壹次工業革命
1、標誌:第壹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
2、歷史意義如下:
(1)第壹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2)第壹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
1、標誌:以電器的廣泛應用作為標誌,電器用於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
2、歷史意義如下:
(1)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更加激烈。
?
(2)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壹個整體。
?
(3)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壹步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範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三、第三次工業革命
1、標誌: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
2、歷史意義如下: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往,人們主要是依靠提高勞動強度來提高勞動生產率。
在第三次次科技革命條件下,主要是通過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不斷提高,勞動手段的不斷改進,來提高勞動生產率。
?
(2)第三次科技革命,對國際關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它壹方面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另壹方面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鬥爭中具有強大的動力。
同時,第三次科技革命擴大了世界範圍的貧富差距,促進了世界範圍內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
擴展資料
工業革命是由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
(1)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2)消除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壹定的國內市場;(英國圈地運動)
(3)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提供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勞動力和巨額的貨幣資本(殖民掠奪);
(4)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發展,為大機器生產的出現準備了技術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