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aVista搜索引擎成立於1995,2013年被雅虎關閉。網景公司成立於1994,其網景瀏覽器曾名滿全球,但在2003年被AOL解散。當時這些互聯網只是為實體公司提供廣告服務。
網頁是“只讀”的,用戶只能搜索和瀏覽信息。如下圖1所示:
大部分電商網站本質上都是Web 1.0,因為背後的思路很簡單,向消費者展示產品,向感興趣的消費者收錢。這些網站往往反應迅速,體驗流暢,但用戶互動程度卻降到了最低。
Web 2.0
繼Web 1.0之後,互聯網的第二次叠代稱為Web 2.0,是壹個“讀寫”網絡。在2.0時代,用戶不僅僅局限於瀏覽,他們還可以創建自己的內容並上傳到網頁。
Web 2.0的概念最早是在2003年由O'Reilly Media的副總裁Dale Dougherty提出的。此後,Web 2.0的浪潮席卷全球。僅僅過了10年,Web 2.0已經完全重新定義了營銷和商業運作。
現在,微博上的大V可以通過壹張照片成就或毀掉壹個品牌。大眾點評上的用戶可以通過差評抹黑壹家餐廳,甚至評論對用戶的購買決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本文第二張圖所示,各種社交網站和評論網站是Web 2.0的代表:
壹項調查顯示,90%的消費者會在購買前在線閱讀評論,88%的用戶會像信任個人推薦壹樣信任在線評論。
Web2.0的初衷是讓互聯網更接近民主,讓用戶更好地互動。
Web 3.0
在我們知道什麽是Web 3.0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下圖。聽起來耳熟嗎?
上圖是本文的第三張圖。妳每次在亞馬遜上購物,網站算法都會看到別人買了妳的產品之後還會繼續買什麽,然後會給妳看推薦結果。
這是什麽意思?這意味著網站正在從其他用戶的購買習慣中學習,推斷妳可能更喜歡哪些產品,並推薦妳可能喜歡的產品。簡而言之,網站本身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變得更加智能。
這就是Web 3.0背後的哲學。
Web1.0是內容驅動的,內容來源於商業機構,服務於消費者。
Web 2.0允許用戶自主上傳和分享內容;
Web 3.0使在線應用程序和網站能夠接收網絡上已經存在的信息,並向用戶反饋新的信息和數據。
正如交友網站eHarmony R&D部高級總監吉安·岡薩加博士所說,Web 3.0可以反饋我們以前不知道的東西。Web 3.0是學習,了解妳是誰,並試圖給妳壹些反饋。
Web 3.0的四個屬性
為了更好的理解Web 3.0和Web 1.0和2.0的細微差別和微妙之處,我們來看看Web 3.0的四個屬性。
屬性1:語義網絡
Web3.0的壹個關鍵要素是“語義網”,是萬維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創造的,用來表達機器可以處理的數據網絡。
蒂姆·伯納斯·李最初是這樣表達他對語義網絡的看法的:
“我有壹個夢想,網絡中的所有計算機都可以分析網絡中的數據,包括內容、鏈接以及人與計算機之間的交流。語義網絡將使這壹切成為可能。壹旦這個網絡出現,日常的交易機制、事務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都將由機器之間的通信來處理。人們吹噓了多年的“智能代理人”終於要實現了。”那麽,簡單來說,這句話是什麽意思?語義學是什麽意思?
“我愛比特幣”和“我
這兩個句子的語法不同,但語義相同。語義處理處理數據傳達的意義或情感。在我們的例子中,這兩個句子表達了相同的情感。
所以,語義網和人工智能是Web 3.0的兩大基石。語義網絡幫助計算機學習數據的含義,從而進化為人工智能,分析和處理信息和數據。它的核心思想是創建壹個知識蜘蛛網,幫助互聯網理解單詞的含義,從而通過搜索和分析來創造、* * * *享受和連接內容。
因為語義元數據,Web 3.0有助於增強數據之間的聯系。因此,用戶體驗將升級到壹個更高的層次,所有可用的信息將被更好地連接,最終被更有效地使用。
屬性二:人工智能
接下來我們來看人工智能。目前,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最熱門和最具創新性的技術。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在計算機科學領域,人工智能,有時被稱為機器智能,是機器顯示出來的智能,它不同於人類和其他動物的自然智能。”因此,人工智能將幫助機器變得更聰明,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人工智能允許網站過濾並為用戶提供盡可能好的數據。目前,在Web 2.0中,我們已經開始采用用戶的意見來了解具體產品/資產的質量。試想,在豆瓣這樣的網站上,用戶可以為電影投票,評分較高的電影壹般被認為是“好電影”。這樣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直接獲得“好數據”,避免“壞數據”。
正如我們提到的,同行評審是Web 2.0最大的貢獻之壹。然而,人無完人,人類的建議也不完全可靠。壹部爛片可能因為某種原因受到好評,評分會上去。人工智能可以學習如何區分好壞,為我們提供可靠的數據。
屬性3:三維世界
Web 3.0也將改變互聯網的未來,從簡單的二維網絡變成更真實的三維網絡世界。三維設計已經廣泛應用於網絡遊戲、電子商務、區塊鏈和房地產等Web 3.0網站和服務中。
三維網絡的概念可能聽起來很陌生,但很多人已經開始在三維空間中互動。比如在《第二人生》或《魔獸世界》等網絡遊戲中,用戶更關心自己在遊戲中的生活,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生活。
“第二人生”的創始人菲利普·羅斯戴爾認為,虛擬身份將會像電子郵件地址和手機壹樣普遍。雖然聽起來虛擬身份還有點遙遠。但是別忘了,20多年前的1997,只有少數人有郵箱。這樣,擁有3D虛擬身份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多。
屬性4:無處不在。
泛在是指網絡跨越時空,無處不在。Web 2.0時代我們已經獲得了這個功能。例如,在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網站上,用戶可以拍攝照片,上傳或在線分享,照片可以成為自己的知識產權。圖像無處不在,無處不在。
移動設備和互聯網的發展將使Web 3.0體驗隨時隨地可用。互聯網將不再像Web 1.0那樣局限於桌面,也不再像Web 2.0那樣局限於智能手機,而是無處不在。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Web 3.0時代,我們周圍的壹切都是在線連接的,也就是物聯網。我們正在緩慢但穩步地走向物聯網。
Web 3.0應用的挑戰
知道了什麽是Web 3.0,我們再來看看Web 3.0在應用中面臨的挑戰。
無邊無際:互聯網是巨大的,它包含了數十億個頁面,僅Snomed CT的醫學術語就包含了37萬個類別,但現有的技術無法消除所有意義重復的術語。任何能夠讀取數據並理解其功能的推理系統都必須處理海量數據。
模糊性:用戶的查詢往往不是很具體,有時可能會很模糊,所以只能用模糊邏輯來處理模糊性。
不確定性:互聯網處理大量不確定的價值。比如有的患者可能有壹組癥狀,對應很多不同的診斷,每個診斷的概率都不壹樣。概率推理技術通常用於解決不確定性。
不壹致:不壹致的數據可能導致邏輯沖突和不可預測的分析結果。
欺詐:雖然人工智能可以過濾數據,但如果提供的數據都是故意錯誤和誤導的呢?加密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防止這壹問題。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營長認為Web 3.0的發展仍是大勢所趨。
Web 3.0有許多優勢,例如:
增加信息連接:語義網絡將有助於連接在線數據。
高效搜索
營銷
高效的網絡瀏覽
有效溝通
改變人類互動
同時,它也有壹些缺點,主要包括:
對設備要求高,落後的設備很難滿足Web 3.0的要求。
大浪淘沙,3.0時代,1.0時期的網站更落伍。
相對復雜,初學者很難理解。
人類正處於壹場真正的互聯網革命的邊緣。Web 3.0的實現存在壹些挑戰,但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純粹的創新是不可思議的。
雖然目前關於Web 3.0的炒作很多,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壹些實際的用例來真正了解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積極的改變。
在這方面,區塊鏈也是壹個很好的連接場景。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