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慣了奧運會、全運會等高水平的競技比賽,再來看風格迥異的“農味”比賽,會感到妙趣橫生。農運會的“農味”首先體現在趣味性、觀賞性和參與性,抗旱提水保苗賽跑、原地拋擲秧苗、搬挑糧食、集體奔小康接力等項目,均來源於農民的日常生活、富有中國農村特色。這種比賽最大的樂趣就是不重比賽結果,而參與者和觀眾都覺得其樂無窮。記者看到好些選手在插秧板上練習插秧,只見他們落秧如飛,真是插秧能手!走過去壹問,卻被告知他們那裏早就是機械插秧了。再問對插秧訓練和比賽的感受,得到大部分答案是“好玩”!簡單的兩個字道出我國農村的變化,他們不再是昔日的“泥桿子”,他們學會享受生活享受玩了,他們還要玩成競技場耀眼的明星,在全國人民面前展示自己“玩”的形象。本屆農運會還有個特點,運動員資格審查打破了過去必須具有農業戶口的硬性門檻,新增了居住在鄉鎮以下的16歲以上居民即可報名參賽的規定。這是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城鄉二元結構日漸打破的新形勢,“農味”不再是鄉土的代名詞了。他們不是假農民、偽農民,不是打著農民的旗號參賽,破壞公平競賽原則,他們是社會主義的新型農民。
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曾說過:“農運會是中國體育的壹個創舉。”這個創舉的意義,也許就在體現農民兄弟提高生活質量,更快樂更好玩地奔全面小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