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說法,以實相而說。實相就是壹切諸佛所證之理。那麽,什麽是實相呢?
《涅槃經》;實相者。若常無常。若樂無樂。若我無我。若凈無凈。若善不善。若有若無。若涅槃非涅槃。若解脫非解脫。若知不知。若斷不斷。若證不證。若修不修。若見不見。是名實相。
如果我們能懂上面這壹段經文,就是悟入實相。唯有悟入實相的人,才能開示實相,依實相而說。他所說的,才是上契諸佛所證之理。
般若就是融通“空”與“有”,“常”與“無常”,“樂”與“無樂”……等等的智慧。如果妳般若開悟了,涅槃經的這壹段經文就能懂了。
江味農居士說,《金剛經》以“生實相”為體。所以,我們想要悟入實相,應該從《金剛經》下手。若能於金剛經“深解意趣,信心不逆,盡能受持,是人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果般若不能開悟,這個人就沒有能力荷擔如來,沒有能力為人演說。他雖然依經文解意,違逆諸佛所證之理。
下契眾生可度之機,意思是能分別眾生上、中、下的根機,給他講適合他的,他喜歡修的,修了能成就的法門。應病與藥,量體裁衣。
根利的人,應該給他講深法,講淺了,他瞧不起妳,不想聽。根鈍的人,應該給他講淺法,講深了,他聽不懂,或者做不到,妳等於白說,他也不想聽。
但是,具足知諸根力是佛、菩薩境界,非聲聞、緣覺之所能及。
涅槃經上講,舍利弗有二個弟子,壹個修白骨觀,另壹個修數息。二人經歷多年,不能成就。於是就起邪見謗法。原來,應該教白骨觀的,舍利弗教他數息,應該教數息的,舍利弗教他白骨觀,把二人應教的法門給顛倒了。佛就喚來舍利弗查問,舍利弗無可奈何,沮喪地說“世尊。我但為憐湣故說。非是具足根力故說”。舍利弗是聲聞弟子,但為憐憫眾生說法,並非知諸根力說法。
所以,佛言“我是壹切眾生真善知識,非舍利弗目蓮等人”
阿難尊者說“半梵行名善知識”。
佛言“不爾,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