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小規模納稅人企業所得稅季度申報時間:
小規模納稅人企業所得稅在每季度次月1-15期間申報,次年5月底1-期間申報。
小規模納稅人季度所得稅申報表如何填寫;
小規模納稅人企業所得稅A類報表,每壹行具體填寫如下:
先填“納稅期限”:納稅人填寫的“納稅期限”為公歷65438+10月1至當月(季度)最後壹日。
1,第2行“營業收入”:按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收入填報,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按其會計制度核算的收入填報。
2.第3行“營業成本”: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成本,填報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根據其會計制度核算的成本(費用)。
3.第4行“利潤總額”:填寫會計系統計算的利潤總額,包括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本行可填寫的當期取得的預售收入計算的預計利潤。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相應填報。
4.第5行“稅率(25%)”: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的25%的稅率計算應納所得稅。
5.第6行“應納所得稅”:填寫計算出的本期應納所得稅額。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6,第7行“所得稅減免”:填寫當期實際享受的所得稅減免,包括減免稅過渡期內的稅收優惠、小型微利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經稅務機關批準或備案的其他減免稅優惠。
6.7號線≤6號線。
7.第8行“實際預繳所得稅額”:填寫累計預繳的企業所得稅額,“本期金額”欄為空。
8.第9行“應交(已退)所得稅”:根據稅法規定,填寫本次預繳的應交(已退)所得稅。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第9、9行11“上壹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填寫上壹納稅年度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
10,第12行“本月(季度)應交所得稅”:填報納稅人根據上壹納稅年度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本期應納稅所得額。
11,季度預付款企業:12 = 11×1/4月預付款企業:12 = 11×65448。
12,14行“本月(季度)應交所得稅”:填寫計算出的本月(季度)應交所得稅。14行= 12行×13行。
13行、16行“本月(季度)預繳所得稅額”:填寫根據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本月(季度)應納所得稅額。
14、18行“總公司應納所得稅”:根據本表第壹部分(1-16行)本月或本季度應納所得稅額,填寫匯總總公司本期應納所得稅額,提前計算總公司應納所得稅額。
15行、19行“中央財政集中分稅制所得稅額”:壹般納稅代理機構根據本表第壹部分(1-16行)本月或本季度預繳的所得稅額,按照中央財政集中分稅制預繳比例計算的本期預繳的所得稅額。
16行,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根據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填寫匯總總公司根據本表第壹部分(1-16行)本月或本季度預繳的所得稅計算的本期預繳的所得稅。
17、21行“分配比例”:填寫匯總納稅分局根據匯總納稅人所得稅分配表確定的分配比例。
第22行“分攤的所得稅額”:本期總機構申報表中按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本表第265438行+0。
小規模納稅人是什麽意思?
小規模納稅人是指年銷售額低於規定標準,會計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規定報送相關納稅資料的增值稅納稅人。
所謂核算不完善,就是不能正確計算銷項稅、進項稅和增值稅應納稅額。
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小規模認定的標準為
1.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以及主要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兼營貨物批發或者零售,年增值稅銷售額(以下簡稱應稅銷售額)在50萬元(含,下同)以下的納稅人;“主要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是指納稅人生產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年銷售額占年應稅銷售額的50%以上。
2.上述規定以外的納稅人,年應納稅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下的。
3.年應稅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其他個人,按小規模納稅人納稅。
非企業單位和應稅活動不頻繁的企業,可以選擇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