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壹到十的繁體字怎麽寫

壹到十的繁體字怎麽寫

壹到十的繁體寫法:壹、貳、三、肆、伍、陸、柒、捌、玖、拾

介紹:

上面就是從1到10的繁體字寫法,其實從壹到十的繁體字寫法也就是從壹到十的大寫,壹般用於在票據上面,據說從壹到十的寫法起源於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當時的壹件重大貪汙案“郭桓案”而發布法令,其中明確要求記賬的數字必須由“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壹、貳、三、肆、伍、陸、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復雜的漢字,用以增加塗改帳冊的難度。後來“陌”和“阡”被改寫成“佰、仟”,並壹直使用到現在。

擴展資料

繁體中文即小篆演變為隸書(之後又出現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後產生的中文書寫體系,目前已有二千年以上的歷史,直到20世紀壹直是各地華人中通用的中文書寫標準。

1950年代開始中華人民***和國官方在繁體中文的基礎上所做的簡化形成了新的中文書寫標準,即簡體中文。簡體中文主要由傳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後中華人民***和國政府開始推行的簡化字所組成。目前,簡體中文主要在中國內地以及東南亞(如馬來西亞、新加坡)使用,繁體中文主要在中國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使用。

繁體字簡化為簡體字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盡量采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約定俗成、穩步前進”的原則進行簡化。包括兩個方面:

壹是精簡字數,廢除同音同義不同形的異體字。1955年我國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員會公布了《第壹批異體字整理表》,廢除了1055個異體字。

二是減少筆畫。1964年我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簡化字總表》,***有簡化字2238個,把平均每字16到19畫的繁體字簡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畫的簡化字。

參考資料:

繁體字—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