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意思是民間諺語,春雨在春谷收獲時降臨,盛夏時天氣十分炎熱,秋天總是伴隨著降溫,冬天則處處是寒冷。是二十四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幹支歷(太陽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壹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壹定位置。
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壹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壹等份為壹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節氣是指二十四個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壹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由於中國古代是壹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歷法中又加入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