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EOFA簽署對兩岸和平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EOFA簽署對兩岸和平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1.ECFA給臺灣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

根據ECFA規定,兩岸雙方於2011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早期收獲計劃。根據早收清單,雙方將在早期收獲計劃實施後2年內分3階段調降關稅至零。在貨物貿易方面,大陸將對539項原產於臺灣的產品實施降稅,臺灣將對267項原產於大陸的產品實施降稅。在服務貿易方面,大陸將向臺灣進壹步開放會計等11個服務部門,臺灣將向大陸開放研究與開發,會展等9個服務行業。

根據ECFA規定,服務貿易早期收獲應在框架協議生效後盡快實施。為使兩岸民眾盡早受益,大陸積極努力,加快實施服務貿易早期收獲開放承諾的相關準備工作,采取“成熟壹項、開放壹項”的快速便捷方式推進。2010年10月28日,大陸正式對臺灣開放會計服務、計算機及相關服務、研究和開發服務、會議服務及視聽服務項下的進口電影片配額等5個部門的業務。臺灣決定自11月1日起對大陸開放包括大陸華語與合拍電影片(每年10部配額),經紀商服務、研究與發展服務、電腦訂位系統與會展服務等5項服務業早期收獲項目。2011年1月1日,大陸又對臺開放專業設計、醫院服務、民用航空器維修、銀行、證券、保險等6個部門。

ECFA早期收獲計劃以更直接的方式造福更廣泛的兩岸社會群體,受到島內各界高度肯定。馬英九認為,早收計劃可創造6萬個就業機會與1900億元新臺幣的產值,讓臺灣加入亞太經濟整合行列,免於邊緣化,同時加速國際化。臺“政務委員”尹啟銘稱,因ECFA早收計劃受益的臺灣中小企業估計達22700家,受益員工達42.6萬人。石斑魚、茶葉、文心蘭等18項臺灣農漁產品列入早收清單,未來可免關稅出口到大陸,而大陸農產品不會輸臺,從而為臺灣中南部農產品開創市場先機,有助提升臺灣傳統弱勢產業發展,平衡南北經濟差異。臺灣農、漁民普遍認為將獲得實質利益,高雄縣農會總幹事蕭漢俊認為大陸讓利反映了兩岸兄弟情。臺灣島內醫界人土認為,大陸開放設立獨資醫院,可以讓經營單純化,對臺灣醫療產業是壹大利多。

3.ECFA有利於繁榮兩岸經濟,促進中華民族整體利益

第壹,有助臺灣經濟復蘇與發展,提升競爭力。ECFA簽署後,臺灣獲得的關稅減免金額為295億元(新臺幣,下同),扣除給予大陸關稅減免的34億元,凈利益將達261億元。與此同時,ECFA有利臺灣應對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壹體化的挑戰;有利臺灣借助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契機,推動經濟轉型,提升競爭力;有利臺灣改善投資環境,提振投資信心,吸引陸資、僑外資投資與臺商回流。臺“經濟部”委托“中華經濟研究院”所做的“ECFA影響評估”結果顯示,ECFA簽署後,臺灣GDP將提高1.65%~1.72%,出口增加4.99%,進口增加7.07%,未來7年可能增加的國際直接投資註入規模達89億美元。美國知名智庫皮特森國際研究院的研究報告指出,ECFA拉擡臺灣經濟的作用非常明顯,臺灣GDP在2020年可增加4.5%;若不簽,將僅增0.8%。

第二,有利於兩岸經濟整合,促進中華民族整體利益。ECFA的簽署,有助於兩岸逐步減少或消除貿易和投資障礙,創造公平的貿易與投資環境,增進兩岸貿易與投資關系;有助於兩岸更合理地加強產業布局,更有效地配置經濟資源,使兩岸在提升各自競爭力基礎上,更好地攜手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有助於兩岸降低物流、人流和資金流的成本,讓兩岸同胞享受到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為兩岸同胞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有助於兩岸通過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最大限度地實現優勢互補,***同維護和拓展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有助於臺灣逐漸擺脫美、日牽制,使臺灣經濟逐漸回歸中華民族經濟***同體。

第三,有助於削弱“臺獨”社會基礎,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格局。大陸在ECFA簽署過程中釋放善意,主動讓利,將提升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好感與認同。兩岸經濟關系進壹步緊密,兩岸大交流大合作格局進壹步深化,認同兩岸和平發展的島內民眾越來越多,有利於兩岸同胞化解敵意、增進情感、加強認同,有利於削弱“臺獨”勢力的社會基礎。另壹方面,ECFA的簽署本身就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在經濟領域的具體體現。同時,兩岸經濟關系正常化、制度化,將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為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為推動兩岸政治對話累積互信、營造氛圍。

4.ECFA有助於馬英九緩解面臨的執政困境

臺灣經濟大環境不佳、“拼經濟”政策跳票,導致馬英九聲望下跌,陷入了執政困境。由於兩岸政策開放是馬當局施政中最受民眾肯定的部分。因而馬英九排除“臺獨”勢力幹擾,力推ECFA,既展現改善兩岸關系魄力、凝聚藍營民眾支持,也為臺灣經濟發展謀求新的渠道和動力。

而ECFA的簽署淡化了民進黨“統獨牌”的殺傷力,有利於國民黨“五都”選舉。ECFA為臺灣經濟再次起飛創造了良好條件,提振了臺商及國際企業投資臺灣的信心。ECFA早收清單受到中小企業和基層民眾肯定,民進黨誇大ECFA對臺灣經濟、社會沖擊的選舉策略大打折扣。ECFA簽署前後,民進黨等“臺獨”勢力大搞“ECFA公投”,在“立法院”全力阻撓ECFA通過。但因為70%的民眾支持ECFA,民進黨在“五都”選舉中被迫改弦易轍,淡化兩岸議題。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評論認為,民進黨搞“ECFA公投”凝聚基本盤的把戲已逐漸缺乏市場,尤其“對中間選民的邊際效應在遞減”。對馬英九兩岸政策失望的壹些藍營選民重拾信心,在“五都”選舉中“願意再相信壹次藍營候選人”。2010年11月27日的“五都”選舉,國民黨贏得三席,緩解了馬當局的執政困境。國際輿論認為,這是對馬當局兩岸政策和ECFA的認同投票。馬英九也認為,國民黨贏得三席,歸因於兩岸政策與經濟復蘇。

早期收獲清單的落實和ECFA的全面推進,對臺灣經濟的促進作用將更為明顯,將有利於馬英九“拼經濟”的部署。島內輿論認為,簽署ECFA不僅將開啟臺灣經濟的“黃金10年”,甚至可能開創國民黨執政的“黃金10年”。

2010年12月21日,兩岸兩會領導人第六次會談在臺北舉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簽署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該協議是兩岸所簽署協議中條文最多的壹項,對於兩岸疫情的通報,藥品、中藥材或醫療器材的管理及新藥的研發等,構建了明確、可操作的規範,不但為兩岸同胞的生命健康權益提供更有效的保障,也為兩岸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該協議是兩會協商開創的具有廣泛社會民生意義的新領域,不僅充分反映兩岸協商的公益價值和人文關懷,也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增添了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