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氣功的習練要領可以用二十四個字來概括:松靜自然、意氣相隨、動靜結合、練養相兼、精神舒暢、循序漸進。
壹、松靜自然
松靜自然,是練功的基本要領,也是最根本的法則。要掌握練功的要領首先要從松、靜、自然入手。不明了或不掌握松、靜、自然,是達不到練功要求的。所以,掌握松、靜、自然是學好、練好健身氣功的關鍵。
松,是指精神與形體兩方面的放松。精神的放松,主要是解除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形體上的放松,是指關節、肌肉及臟腑的放松,習慣上稱之謂放松。練功中的放松,不僅要求全身處在松開、松弛、舒適狀態,更重要的是要求精神、意識、情緒的放松。在整個練功過程中松貫穿於姿勢、呼吸和意念等各個方面。靜,就是安靜,首先思想情緒要安靜,即心平氣和,情緒安寧。靜有內靜和外靜兩個方面。外靜,指外界環境的安靜。內靜,指內在思想、意念、情緒的安靜。在練功過程中,內靜是最重要的。通過輕松愉快的良性心理調節以達到排除雜念,進入到放松寧靜的境界。自然,是指形體、呼吸、意念都要保持輕松自然。練功時的松與靜是在自然的前提下進行的,當練功的姿勢、呼吸、心理調節都合乎自然了,整個機體也必然能達到松、靜的境界,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二、意氣相隨
意氣相隨中的意是指心理調節,氣是指呼吸之氣。健身氣功主要是練意與練氣的功夫,其之間的關系是意為主導。練意是為了排除雜念,進入放松寧靜的狀態,通過有規律的心理調節,達到意氣相隨。練氣,主要是指鍛煉呼吸之氣。練功之初,壹般要從呼吸鍛煉入手,由自然呼吸逐步過渡到緩、慢、勻、細、深、長的腹式呼吸,達到心息相依。練意、練氣是在松、靜、自然的前提下進行的,練氣離不開意的引導,練意必有氣相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缺壹不可。對意氣相隨的運用,關鍵是把握好火候,不可片面地強調以意領氣,也不應片面強調以意隨氣,要經過循序漸進的練習才逐步形成。
三、動靜相兼
學練健身氣功還必須要掌握動靜結合,即在學練健身氣功過程中,要把動與靜有機地結合起來鍛煉,才有利於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對練功者身體健康的改善和增強,也會有明顯的康復效果。歷代養生家的練功經驗和臨床實踐證明,只練動功不練靜功則消耗太大,不利於鍛煉儲存和煉、養真氣;只練靜功不練動功則因機體肌肉骨骼得不到鍛煉,不利於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影響練功質量和體力的恢復。二者結合起來鍛煉才能相得益彰。當然還要根據個人的體質情況來選擇以靜功為主還是以動功為主,要作具體分析,要辯證選功。
四、練養結合
學練氣功還必須要練養結合,練養結合必須貫穿於整個練功過程之中。人們壹般只知道學練氣功僅僅是練,卻不知道除了練還有養,或者叫養功。所謂練,是指形體運動、呼吸鍛煉與心理調節有機結合的練習過程;養,是通過健身氣功鍛煉,身體出現的輕松舒適、呼吸柔和、意守綿綿的靜養狀態。學練氣功,必須要把“練”和“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練中有養”、“養中有練”。安排好練功的時間和數量,把握好強度,註意練功的節奏。有人認為練養結合是指練功和合理休養並重,就是說在練功之外要有合理的休養(生活有規律、情緒樂觀、飲食有節、適當的體力活動和適當的休息等)。其實這是壹種誤解,這種看法與我們練功所指的“練養相兼”是有區別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在整個練功過程中要註重“練養相兼”,而不是指練功之外的休養,把握這壹點十分重要。當然,能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將有助於提高練功效果,增進身心健康。
五、精神舒暢
學練氣功必須保持精神舒暢,也就是說,練功時(包括練功前後)應保持愉快的心態,在輕松、愉快、喜悅的精神狀態下進行健身氣功鍛煉。這也是決定練功者能否取得成效的壹個重要方面。人們在勞動、生活、工作中可能遇到“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和六欲(色、財、名、利、得、失)的幹擾,也可能遇到各種緊張、煩惱、憂愁、悲傷和憤怒等不愉快的事。我們如何處置和對待?唐代著名的醫藥學家、養生家孫思邈認為:“道不在煩,但能不思衣食、不思聲色、不思利弊、不思勝負、不思曲折、不思得失,而兼之以導引行氣不已,亦能長年,但人不可無思,然以漸遣除之。”他最後壹句說得非常好!人不可能沒有思想雜念,關鍵在於如何去處置對待它、控制它,並逐步消除它,最後排除這些不良雜念的幹擾。
科學研究證明,人類大腦的意識思維活動,對人類健康長壽有重要影響。良性的(即輕松愉快、樂觀的精神情緒)心理、意識思維活動可以促使機體向健康長壽的方向發展,而劣性的(即憤怒、緊張、煩惱、憂愁、悲傷等不愉快的精神情緒)意識思維活動可引起人的大腦皮層機能紊亂,導致內臟功能失調,最後出現各種病變。由此可見,保持積極的心態,樂觀的情緒,具有提高人體自身免疫的功能,增強抗衰老的作用。
六、循序漸進
學練氣功還必須要循序漸進,掌握這壹要領是學好、練好氣功的壹條重要原則。初學氣功的人往往容易產生兩種偏向:壹是急於求成,追求效應、效果,高強度地練,練得過多過猛,結果欲速則不達,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還會引起偏差。二是松懈散漫,放任自流。有後壹種傾向的人,大部分是沒有樹立正確的練功目標,沒有確立練功的信心、決心和恒心,而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種松懈、疲塌的練功是無論如何也練不好的。必須避免和克服這兩種不良傾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壹步壹步地按照練功的原則和方法循序漸進。具體地說,在氣功鍛煉過程中,應根據功法的要求和自己身體的狀況,認真練習,堅持不懈,力求在功夫上不斷進步,體質上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