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親愛的家長請記得:不幫孩子三件事、不讓孩子交三友

親愛的家長請記得:不幫孩子三件事、不讓孩子交三友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不需要教,也不需要思考,這是壹種渾然天成的力量。

可是就是這樣的愛之深,使得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學習、生活」壹把抓,緊密掌握,生怕哪個環節放了手,孩子就落人壹等了。教育的道路很漫長,有壹些道理,老師不會告訴孩子,但作為家長的妳,卻必須教給孩子!

壹、不幫三忙

1.包庇的忙不幫

孩子之間的相處是很單純的,他們有著「拜把子」的情義,特別註重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就連闖禍撒謊也是壹鍋背。

朋友帶兒子歡歡喜喜的回老家探親,卻郁郁寡歡的回家。原來樂樂交了好幾個朋友,和那些孩子壹起,每天都過的很開心。可是有天晚上,幾個孩子壹起放煙火,把村名遠處存放的小草堆點燃了,那可是別人用來燒飯的柴火,朋友氣的對樂樂就是壹頓暴打。

打完孩子,問是誰放的煙火,樂樂壹口也不說,還口口聲聲嚷著「說了就不是朋友了」,可把朋友氣壞了。包庇朋友不受懲罰傷害,確實算得上真朋友,可為人處事,犯了錯就必須得有人承當。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真為壹個人好,就不能縱容他犯錯。

推薦閱讀:父愛缺席、母愛畸形,造就吳卓林驚世駭俗的叛逆

2.抄作業的忙不幫

「哎,快把作業給我抄壹下,老師來收了。」、「這道題怎麽做啊,快給我看壹眼。」、「我今天要去上補習班,這張卷子妳幫我做好不?」這些類似寫作業的話,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呢?

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很大,除了在校要寫作業,回了家還有各科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有時因為作業太多,孩子完成不及時,為了避免老師的懲罰,孩子們就會選擇抄作業。

可作業,是鞏固每日所學知識的最佳手段,也是學業查漏補缺的不二首選。如果選擇了抄作業,可能就會錯漏重要的知識點,對學習沒有幫助。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孩子作業寫不好可以請教老師,畢竟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如果完不成任務,也可以向老師說明詳細情況,相信老師會酌情處理。而且,抄作業也會讓人形成依賴習慣,在學業上會變得更加懶惰,這對他們的成績不會有提升作用,只會拖拉後腿。

3.打架鬥毆的忙不幫

新聞上每隔三、五天的就會出現「校園暴力」、「校園霸淩」的新聞,每次看到都是壹陣痛心。

家長們送孩子上學,是為了學做人學文化,而不是為當傷人的劊子手。我們不阻攔孩子交友,是希望擴充他的交友圈,豐富他的業余生活。可是看著如今校園裏的拉幫結派、孤立同學,我們不得不審視,孩子到底交的是什麽朋友?

作為學生,孩子可以幫同學課後補習,也可以幫同學打掃衛生,但就是不可以幫忙打群架、欺負弱小同學。學校,是壹個青春洋溢的知識樂園,孩子們在裏面應該汲取書香和墨香,拒絕戾氣和暴力。

二、不犯三氣

1.不犯脾氣

朋友的兒子樂樂,是個典型的倔孩子。每次出門,樂樂看到玩具,特別是變形金剛類的,總會邁不開腿。盡管家裏已經有了,但還是要讓爸爸媽媽再買回家。對此,朋友很無奈!

「罵也罵過,打也打過,但孩子就是鐵了心要買。妳不依他就壹直哭,鬧得人煩死了,也不知道這倔性子隨了哪個。」想必這也是很多家長經常面對的難題吧,但很多時候,家長都只是將這種現象歸納為「孩子小不懂事」,並沒有正視到問題的嚴重性。

孩子脾氣倔,總愛和爸爸媽媽唱反調,代表他們已經有了自我意識,具備了思考能力。這時如果家長壹味的縱容,不能耐心矯正他們的無理取鬧,會滋生他們性格思想的粗暴生長。比如說,他們認定的事就壹定要做到,認定的東西就壹定要得到。固執己見,只認死理,不能學會融會變通,對今後的學習,乃至未來的工作,都沒有壹點益處。

2.不犯嬌生慣養

前幾天坐公車,車上發生的壹件事讓我記憶猶新。

當晚正值下班高峰,公交車內很擁擠,期間上來對母女,沒過壹會,那個約7?8歲的小女孩就大喊道:「我不喜歡人太多,這裏好擠」,說完就哭了出來。女孩的媽媽忙哄道:「這是下班時間,人多沒辦法,等下車就好了!」女孩不依,照樣哭訴:「我要下車。」對女兒無可奈何的媽媽,還是在下壹站帶著女兒下了車。

人們都說童言無忌,聽聽就好了,可我卻不這樣認為。現在的經濟水準比較高,而家庭也就只有壹兩個孩子,養育孩子寵的厲害。可是這樣的愛護,換來的卻是孩子壹個比壹個嬌生慣養,出門走兩步路就喊累,幫媽媽掃個地就往外跑,遇到臟點的地方就喊臭……這樣不能受苦受累的孩子,長大後妳還指望他有什麽出息呢?

要知道,壹個孩子在三歲前,嬌生慣養是沒問題的,但要是過了這個年齡段,嬌生慣養就會衍變為蠻橫、不講理、自私自利。而且在生活中面對挫折和難關時,只會想著逃避,讓父母幫自己解決困境,是壹個懶惰,只懂享受不懂付出的人。

3.不犯小氣

我們常說分享是壹種美德,孩子懂得分享,是壹種善良的表現。可在壹些家長的眼裏,孩子小氣才聰明,才不會吃虧。有時,孩子耍點小聰明無可厚非,但若是太過精明,壹草壹木算的分文不落,這就成了斤斤計較。

對孩子而言,分享是壹種快樂,是壹種智慧,是壹種友誼黏合劑。有了它,生活會更溫情,思想會更開闊,友情會更牢固。壹個只懂打小算盤的孩子,不會體會到與人為善的樂趣,不會懂得分享的充實,有的只是狹隘的性格和難以放寬的眼界。

有壹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在這個世上沒有吃白食的好事,要想有所得,自己就要先學會舍。

三、不交三友

1.無事生非的人

無事生非,無中生有。這類人最喜歡散播謠言,挑撥離間,心情好的時候,就陪之閑聊兩句;遇事不順,就抖出幾件讓妳難堪的事,再添油加醋,導致事情往極壞的方向發展。

這些人通常沒心沒肺,在任何人面前造謠都無所謂。流言蜚語是最傷人的,傷害個人、孩子和家庭。記住,無事生非的另壹面就是刻薄、自私、為所欲為,而這些東西是刻在骨子裏,淌進血液裏的。如果孩子身邊有這樣的人,盡量避而遠之,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和他們待在壹起。

推薦閱讀:脾氣暴躁愛打人的孩子!是警訊還是父母的縱容?

2.兩面三刀的人

有壹種人,平時喜歡對人指手畫腳,各種不滿,恨不得天天讓妳穿小鞋,但壹旦妳給予他壹些小恩小惠後,他就開始對妳轉換態度,對妳加倍好。這種人沒有自己的原則,很可能別人給他壹些蠅頭小利,他就選擇出賣朋友、出賣家人了。

不要對這種人好,壹不小心就會被他在背後插壹刀。這種容易被收買的人目光大多短淺,只知道關註眼前的壹些小利益,不會長遠思考問題,壹副小人嘴臉,只會讓人覺得倒胃口。

3.欺窮淩弱的人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君子之交淡如水,成為了壹句笑話,我不希望孩子成為嫌貧愛富的人,我也不想孩子因為金錢,而丟掉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告訴孩子,身邊有這樣的人,壹定要遠離他,越早越好!

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教育的路很長,不要想著壹蹴而就,保持耐心,保持信心,孩子終有壹天會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