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億年前,暴雨下了200萬年,形成原因將會再次出現嗎?
科學家們通過地質考證,了解到了地球氣溫在過去幾十億年間壹直在變化。有些時候地球是非常冷的,而有些時候地球的平均溫度又比較如6.5億年前的成冰紀,當時的地球幾乎被凍成了壹個大雪球。又如5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平均溫度則達到了21℃,比目前地球的年平均氣溫還高出了6℃左右。而地球到了2.3億年前的卡尼期時,不但氣溫非常高,而且還持續下了200萬年的暴雨,這就是被人們稱之的卡尼期洪積事件。那麽,這場暴雨形成的原因還會再次出現嗎?
要想找出答案,我們就只能先了解壹下卡尼期洪積事件的起因是什麽?持續不斷的暴雨又給地球生態系統帶來了什麽後果?還是先把時間倒回到2.5億年前的三疊紀,這壹時期處在卡尼期之前,那時候的,地球經歷了壹次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生物大滅絕,即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直接導致了地球上96%的物種直接滅絕,直到幾百萬年之後地球的生態系統才逐步的恢復了過來,再次出現了壹片生機的景象。
前面已經提到過,那壹時期地球上面的平均溫度要比以往高出了好幾度,隨之帶來的就是陸地上幹旱少雨,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結果,其主要誘因就在於地球的板塊構造活動。地球上的板塊可以分為七大塊。而只要板塊壹直不斷運動的話,它們就不可能永遠保持壹個狀態。而2.5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地球上的大陸漂移連接在了壹起,這就形成了壹整塊完整的新大陸,又稱之為盤古超大陸。這樣的大陸看起來很不錯,最起碼,大陸連在壹起之後,陸地生物之間走門串親就方便了,再不用被海洋隔絕,但實際上,盤古超大陸的行程卻存在非常嚴重的弊端。
因為,在這塊超大陸的外圍,則是壹個巨型的海洋也可以稱之為泛大洋。大洋溫熱的水汽無法循環進大陸深處,且大陸地勢平坦,沒有高山也就沒有了河流和湖泊,這就會導致淡水資源極度的匱乏,陸地上高溫幹旱不斷,很多地方出現了沙漠,大量的物種滅絕,三疊紀留下來的紅色砂巖就是很好的證明,幾乎沒有植物存在的碳痕跡。由此可以看出,在三疊紀初期非常長的壹段時間裏面,整個盤古大陸上那是異常的幹旱,而且沙漠從中心向外不斷的蔓延。
為了適應幹旱酷熱的環境,盤古超大陸上的古生物為了活命,它們紛紛進化出了相應的生存能力。如喙頭龍、堅蜥等等,還有壹些比較耐幹旱的沙漠植物等。與此同時,地球上的溫度還在持續升高,而2.3億年前的卡尼期,又發生了壹起事件加劇了高溫來臨的腳步,當時,北美洲西部的蘭格利亞火成巖區域的大型火山不斷噴發,釋放出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而這個過程持續了長達500萬年之久。隨著地球大氣當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的不斷升高,就加劇了溫室效應,地球的溫度不斷升高。
與此同時,這壹過程也大幅度促進了水文循環。由於全球氣溫大幅升高,更多的水被蒸發到大氣當中。又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大氣中積攢了足夠的水汽,最終出現了大規模降雨,據目前地質界的考證,這壹時期的大規模降雨幾乎涵蓋了整個盤古超大陸,而且持續時間長達200萬年之久,這就是卡尼期洪積事件。而連綿不斷的雨水,陸地上就更加濕潤,還經過200萬年的洗禮,徹底改變了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地球上面長出了高大的植物,後面又出現了大型食草類動物。有了豐富的食物來源,這也讓肉食性動物的體型變得更大,就這樣,恐龍開始主導整個地球。
了解到這裏,大家基本上就已經清楚了,2.3億年前下了200萬年暴雨的原因,那就是溫室效應造成了地球升溫,再回到現實當中來看,自人類工業化以來,已經向地球的大氣當中排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據不完全統計,過去的200多年時間裏面,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上升了40%左右,由此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全球的氣溫上升了1℃,而據地質專家的預測,2.5億年後,地球上的幾大板塊有可能出現再次合並,這樣壹來,又會出現壹個中級的盤古大陸,可能也會家具地球溫度的升高,綜合這些因素考量,如果人類繼續任由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加之盤古大陸的可能形成,不排除數億年之後可能會再次出現那場200萬年的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