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是英文The 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Expo頭3個首字母E的組合,中文譯名是電子娛樂展覽會。
E3展會是全球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互動娛樂展示會,在全球電子娛樂產業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有評論譽為“電子娛樂界壹年壹度的奧林匹克盛會”。
E3大展的官方定義為“制作中的電腦遊戲、電視遊戲及相關周邊發布會”。
[編輯本段]E3的前身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隨著次世代主機的登場和PC硬件技術的進步,無論是電子遊戲或是電腦遊戲市場都開始呈現爆炸性增長勢頭。1994 年全球遊戲產業收入超過60 億美元,到1995 年整體銷售額突破80 億美元。遊戲作為壹種互動娛樂,非常需要壹個能夠向公眾展示自己的舞臺。然而長期以來遊戲產業卻沒有自己的專業展會,也壹直未能受到主流社會的關註。由於遊戲與消費電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早期遊戲廠商要展示自己產品的最佳舞臺就是“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這個這個貿易展會每年舉辦兩次,分別是在芝加哥舉辦的夏季展會和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冬季展會。不過遊戲廠商在CES 展上壹向不受尊重,雖然參加CES 展的遊戲廠商每年都在增多,他們在展廳中所占的展位卻壹直處於很不起眼的角落。IDSA (互動數碼軟件協會)會長道格拉斯萊恩斯坦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時說: “那時候遊戲產業在CES 上被視為異類,壹直都未能受到應有的待遇。業內的很多人都清楚的知道,遊戲產業已經發展成熟,有足夠的實力支持屬於他們自己的展會。,於是“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Expo”順應著歷史潮流,在業內同仁的千呼萬喚之下誕生了。由於稱為電子娛樂業展覽,所以像PDA、家用遊戲機、遊戲軟件、多媒體娛樂設備、在線娛樂設備等代表科技發展水平的頂尖的電子娛樂軟硬件都將在這裏展出,展會不僅匯聚眾多知名遊戲軟硬件開發廠商,更匯集了大量的業內媒體,這裏不僅是產品展示的平臺,廠商新近開發或計劃開發的壹些產品,發展策略也將在此公布於眾。E3的歷史就是電子娛樂產業發展的歷史。
[編輯本段]E3簡史
1995年,E3首次舉辦,給參展廠商及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次展覽給電子娛樂行業的人士提供了這樣壹個絕佳的機會:同壹時間,同壹地點,在壹個由專家精心策劃的環境裏,尋找讓他們心動的產品或者技術。E3大展的適時出現契合了電子娛樂產業高速發展的需求,同時,也以自己的方式,推進了產業的發展。
E3 的定義為“商貿展”(Trade Show)這意味著E3 是面向遊戲產業業內人士開放的壹個商貿交流展會。該展會的主要觀眾是業內的發行商、分銷商、開發商、媒體等,這壹點與主要面向普通觀眾的“東京電玩展”有著本質性的區別。E3 大展可以說是遊戲產業年度商戰的壹次提前預演,各大遊戲廠商將會在該展會上展出本年度最為重要的產品,能否在這壹展會上取得成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該產品的市場前景。因此遊戲廠商對於E3 展的投資從來都是不遺余力,壹些大公司在展臺布置等方面壹向都是不計成本,投資額壹般為100 到1000 萬美元不等。
E3大展已經成為業界最重要的年度交流盛會,吸引著全球玩家的目光,同時,也團結了超過60,000名極具影響力的零售商、分銷部、研發商與投資商、媒體。[編輯本段]E3改組
2006年的E3結束後主辦方宣布將對其實施壹場較大的改革。包括名稱、時間、舉辦地和形式等都會有重大變化。此外2007年的展會將不再沿用大家所熟悉的E3(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Expo),改革後的展會將改名為“E3 Media Festival”。2007年E3的定位從“電子娛樂產品展”轉變成為“遊戲界的媒體與商務峰會”。顧名思義“遊戲界的媒體與商務峰會”就是專門面向媒體與買家的商務性會議,不僅規模縮水,展會的氛圍也更加低調。
2007參展的遊戲生產商比往年減少了70%,只有持邀請函的買家或媒體人士才能入場。展會將更像壹個由專業人士參加的鄉村俱樂部周末聚會,大部分商務會談都將在酒店的私人會客廳舉行。
之所以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改革,是因為許多開發商都抱怨“E3目前的舉辦規模過於龐大,範圍覆蓋過廣,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廠商集中展示自己公司產品並向業界傳遞有效信息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