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想壹下,壹個人為什麽會內向社恐,原因是什麽?
內向社恐的本質,就是恐懼其他人會傷害我,然後就會變得非常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唯恐自己說錯話了,於是就內向不敢說話社恐了。
和人講話時,因為我們的潛意識怕其他人,潛意識就會把大腦的大部分資源都調來思考:“我講這句話他會怎麽看我”,就會這也不敢講,那也不敢講,大腦的大部分資源都消耗在這上面了,就沒有多少大腦資源用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對事情的看法上了,然後妳就不知道說什麽了。
幾年前我還比較內向,和壹個親戚講話時比較畏縮,沒想到她居然當面說我像個傻子壹樣,我憤怒了,心想我是因為敬畏她,說話才畏縮的,沒想到她卻說我像個傻子。再聯想到以前很多人看我畏縮的表現後,對我的評價,發現他們大部分應該都是認為我不愛說話、有點傻。那壹刻我悟了:以後不能再敬畏他們了,那樣他們只會把我當傻子,我想對他們說什麽就說什麽,他們就會覺得我愛說話、聰明。
我講的話只要沒有攻擊他,他就不會攻擊我。如果他攻擊我,那就是他不對,反擊回去就是了。(特殊情況除外,比如......,比如他力氣更大或者有幾個幫手在壹起,則可以以後有機會再出手或用其他的方法出手,......)
別人對我說話都是隨心所欲的說,那我對別人說話也應該隨心所欲的說呀。
所以核心方法就是,我們和別人是平等的,人人平等這可是真理。他對我溫和,那我也對他溫和,如果他不溫和,那我們也可以不溫和呀,是吧,都是平等的。然後妳就變得非常輕松了,遇到人後,都這樣去認為,慢慢的便會由量變發生質變。
在這個過程中潛意識自然就會變得輕松了,就不會再讓大腦的資源浪費在我這麽說會不會說錯話了,潛意識就會讓大腦的資源,用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對事情的看法上,妳講話的思維就順暢了,就可以愉快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隨著妳和別人聊天慢慢變得順暢了,有時候聊到妳們都感興趣的話題,還會聊的比較愉快,這就會對妳有很大的激勵。隨著妳壹次次的聊天都順暢了,就相當於都贏了,妳就會慢慢上癮這種感覺,促使妳更加這樣做,慢慢的形成習慣後,妳就變成了壹個外向的人。
外向的人說話,他們用的方法很簡單,他們無非也就幾種說話的方法,第壹種方法就是相同的話反復用,經常用於打招呼聊天,比如說遇到同事了,就說或問幾句日常的話,並且這幾句話大多是相同的,這樣就可以節省下找話題的時間了。
比如遇到同事了,我不想多聊,就說壹句嗨嘍,如果我想說幾句,在飯點時間我就說:“吃了嗎。”
同事說:“還沒有呢。”
我說:“那快去吃吧。”
(相信這是大家反復用的最多的幾句話,非常簡單又好用,這樣打招呼的作用是什麽呢,作用是互相展示友好,我們知道對方是友好的,那麽我們就會很有安全感。)
再舉幾個大部分人反復用的打招呼聊天:
遇到同事,我說:“早啊。”
同事說:“早啊。”
我說:“今天好冷。”
同事:“是啊,這幾天降溫了。”
我說:“妳好像穿的不是很多。”
同事:“還好,這幾件衣服已經不冷了。”
再比如遇到另外壹個同事了,
我問:“周末放假有沒有去哪裏玩。”
同事:“有出去玩,去了金山公園玩。”
我問:“那裏的風景應該很不錯吧。”
同事:“還好吧,裏面的風景確實還可以,我們在裏面玩了壹下午。”
比如還可以誇壹下對方:
我說:“妳今天穿的衣服很好看。”
對方笑了,說:“真的嗎。”
我說:“這件衣服顯得妳很年輕。”
外向的人說話,用的第二種方法,就是問和對方有關的問題,對方就會感興趣,人永遠對與自己有關的事物感興趣,然後妳們會變得熟絡起來。
比如我說:“妳這衣服真好看,哪裏買的?”
……
比如我說:“妳最近瘦了,有什麽秘訣嗎?”
……
朋友:“我最近買了壹臺比亞迪的車,xxx配置,性能超好,balabala。”
我說:“我最近也想買車,妳有什麽推薦嗎?”
……
朋友:“我家養了三只狗。”
我說:“我家也養了壹只,妳那三只是什麽品種?”
……
大部分內向的人,陷入了說話只是用來解決問題的誤區。說話不僅是用來解決問題的,還是用來交流情感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交流情感的需求。外向的人說話,用的第三種方法,就是不尋求說話要解決什麽問題,只是分享自己的經歷、感受、看法。她們說話沒有目的,就是想說而已,想跟旁邊的人分享壹下此刻心裏想到的而已。在輕松的氛圍中,兩人的距離自然會靠近。
說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比如我說:“今天天氣好熱啊。”
朋友:“是啊,30度呢。”
我說: “昨天看到壹個新聞,湖南那裏幹旱呢,農業用水都不夠了。”
……
我說:“聽說那誰生了個兒子。”
……
我說:“以後再也不熬夜追劇了,昨天看電視劇看到很晚,今天早上起床時好暈。”
朋友:“確實要註意,睡眠時間不足對健康的傷害是很大的,還會掉頭發的。”
……
我說:"妳知道嗎,有件衣服我很喜歡,看了好幾次,就等著打折的時候入手。可是今天去就沒了,好郁悶。"
朋友:"是嗎?那件衣服是什麽樣子,為什麽妳這麽喜歡?"
我說:"黑色的夾克,穿上去挺合身的,正好配上次買的褲子。"
朋友:"上周妳也是穿的黑色衣服,看上去感覺很有氣質。這件衣服和上周那件有什麽不同的感受嗎?"
……
說自己的看法:
比如我和壹個朋友走在大街上,我說:“這倆車看起來不錯,銀色有壹種奢華的感覺,以後我要買車就買銀色的。”
朋友:“買車還不如坐公交車,妳知道買車後的開銷有多大麽。”
我說:“買車每年要交保險費,另外就是油費了,聽說最近油價漲了不少。”
……
我說:“最近柴靜的那個紀錄片挺火的啊,我覺得蠻好看的。”
朋友:“我也看了,挺觸動的,balabala……”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外向的人說話,就是不尋求說話要解決什麽問題,只是分享自己的經歷、感受、看法,她們說話沒有目的,就是想說而已,想跟旁邊的人分享壹下此刻心裏想到的而已。在輕松的氛圍中,兩人的距離自然會靠近。
比如看到車,我可以說對這倆車的看法;
看到樹,我可以說對這顆樹的看法。
想到前幾天聽到的故事,我就可以和朋友聊壹聊對這個故事的看法。
想到對某個事件的看法,我就可以聊壹聊對這個事件的看法。
外向的人說話,用的第四種方法就是壹邊聊壹邊聯想,比如說我看到壹支筆,我怎麽通過這支筆把聊天源源不斷的進行下去呢,首先,我可以就這支筆本身來說,這個筆芯呀,價格呀,美觀呀,說壹說我的看法。然後就可以聯想了,不要拘泥於只說這支筆,而是要聯想到其他的事情上面去,比如我可以聯想到,筆的用途是什麽,筆可以寫字,聊到寫字,我們又可以聊到小時候寫作文,小時候練書法,聊到我們的童年回憶,有大把大把的話題去聊。
如果說小時候的事情我給忘了,沒關系,筆還可以幹嘛呢,還可以寫小說呀,小說可以是網絡小說、名著小說,什麽情節細節都可以聊,小說又可以演成電視劇,就比如說之前那個《贅婿》,它又是郭麒麟演的,他是個相聲演員,父親是郭德綱,咱們又可以聊聊搞笑的東西,聊聊相聲,聊聊喜劇,聊聊脫口秀,這也是很歡樂的壹個氛圍。那聊到喜劇呢,自然娛樂綜藝就出來了,那麽像賈玲呀,沈騰呀,這些綜藝達人他們的壹些新作品,他們壹些有趣的事情,是不是也可以聊啦。所以妳們看,源頭僅僅只是壹支筆,但是我們通過壹邊聊壹邊聯想,就可以聊到這麽多的東西。
我:妳吃飯了嗎
妹子:吃了。
我:我也剛剛吃完,妳吃的什麽呢
妹子:雞蛋面
我:雞蛋面不錯哦,我平時也很喜歡吃,妳自己做的嗎
妹子:我不會做飯耶,買的。
我:做飯嘛,很簡單的,就是把菜煮熟或者炒熟,然後加壹點醬油和調料就可以了。(由不會做飯聯想到怎麽做飯)
妹子:不想做,以前都是媽媽做飯。
我:以前是以前嘛,如果妳不會做飯,妳未來的老公也不會做飯,妳們就只能每天點外賣或者去飯店吃飯了哦。(從以前聯想到未來)
妹子:我還沒想好要結婚呢。
我:妳的媽媽很疼妳吧。 (從媽媽聯想到)
妹子:我媽媽很疼我的。我是最小的嘛,當然疼我了。
我:妳是最小的?妳還有兄弟姐妹? (從最小,聯想到兄弟姐妹)
妹子:我姐姐呀 blablabla……
我:那妳姐姐也很優秀哦,成績居然這麽好 blablabla……
走到這裏,我們又可以返回到前面談話時的 “結婚”上面展開聊天,我說:妳現在還沒想過要和什麽樣的人結婚嗎?
妹子:還沒想好呢 blablabla……
我:那妳的標準是什麽呢? (由沒想好聯想到標準是什麽)
妹子:我的標準嘛是 blablabla……
我:妳的標準可不低,壹般人怕是很難達到妳的標準吧,blabla……
這個時候如果發現她講的話裏面聯想不到什麽了,沒關系,我又可以返回到前面聊天時她說“雞蛋面是買的”上面展開聊天,
我:妳喜歡買東西,喜歡去購物嗎?
妹子:喜歡呀,超級喜歡的。
我:我平時就很少出去購物,喜歡在家裏上網玩遊戲,blabla……
我:妳還喜歡幹什麽?
妹子:喜歡唱歌,遊泳,旅遊啊。
我:哦,妳喜歡唱歌,妳喜歡唱誰的歌呢?
妹子:blablabla……
我:許嵩的歌我也很喜歡,高中時期最喜歡的就是許嵩的歌了,blabla……
我:妳喜歡遊泳,妳遊泳技術怎麽樣?
妹子:blablabla……
我:那妳還學會的挺快的,我到初中才學會遊泳,吃了不少苦,blabla……
我:妳喜歡旅遊,妳都旅遊過那些地方?
妹子:blablabla……
我:我也去過海邊,在海邊的沙灘上玩是非常舒服的,沙子非常柔和,可以在上面隨意打滾和躺著,blablabla……
妳會發現,在整個聊天過程中,妳沒有去準備什麽話題,因為聊天本身就會給妳帶來無數的話題,妳不需要準備,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始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