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朝鮮,壹個朝鮮國王死了,王妃快要“生育”了,掌握朝政的國仗——海源趙氏的家主趙學洙叫持律軒醫員李承熙把國王制成了喪屍,為的是等王妃生下孩子繼位,否則王位就會被庶出的世子繼承。醫員的徒弟被喪屍國王咬死,醫員把徒弟屍體運回東萊的醫館。
此時醫館裏的病人們沒有食物,壹個曾經當過軍士的永信的就把醫員徒弟的屍體煮熟了分給病人們吃。結果這些病人全都變成了喪屍,而且他們咬過的人也會變成喪屍。(國王喪屍咬過的人不會變成喪屍,劇中,李承熙說,其他人會變成傳染性喪屍,是因為吃煮熟的肉發生了病變。)
從永信和醫女舒菲的對話來看,以前吃人肉的事就發生過不少。那麽為什麽會發生吃人肉的慘劇?
在李承熙回持律軒之前,永信曾經向醫女舒菲抱怨病人吃的東西難以下咽,舒菲說:“官衙就快派發黃谷米給我們了,在那之前就先忍耐吧。”永信說:“為了等那該死的黃谷米,每天都有幾十人餓死了。”
永信煮人肉的時候,騙大家說是他打到的壹只鹿。醫女舒菲問他:“妳取得官府的許可了嗎?”從這些對話可以看出,那時候的朝鮮,管制何等嚴厲。壹方面官府控制了糧食,老百姓只能等待官府發放糧食,另壹方面,快餓死的老百姓連打壹只鹿都要取得官府的許可。
看到這裏,應該就不難明白,那時候的朝鮮為什麽會發生餓死人、吃人肉的慘劇了。
古代朝鮮的管制傳統比古代中國還要嚴厲得多,以前韓國的電視劇《商道》,也反映了這壹點。《商道》裏,朝鮮商人只能隨使團到北京做生意,但到了北京以後,他們總算還可以自由發賣貨物。
但是中國的使團去朝鮮,帶過去的貨物,則完全是由朝鮮官府分配給朝鮮各地的商團,各商團再去發賣。《商道》裏,商人們經常爭奪的,就是官府分配的“物量”,那決定著各商團的興衰生死。
回到《李屍朝鮮》,代表儒生勢力的壹些大臣懷疑國王已經死了,他們壹再要求參拜國王,想借此揭開國王已死的真相,掀翻海源趙氏。趙學洙就帶著大臣們見國王的喪屍。國王喪屍被鐵鏈鎖住,臉上帶著血,猙獰地要噬咬人。
趙學洙說,國王沒有死,只是得了壹種愛吃人肉的病,但是,哪怕他愛吃人肉,他仍然是國王,妳們質疑他已死,就是大逆不道,就是反賊。聽了趙學洙的訓斥,原本氣勢很壯的大臣們,居然自知理虧,啞口無言,束手就擒。
這個情節是對古代朝鮮的深刻隱喻。
體制缺乏彈性,官員們都是既得利益者,但是,哪怕國王已經變成喪屍,官員們的利益受到損害,他們也沒有辦法拿這個喪屍怎麽樣。可以說,這樣的壹個體制本身就是壹個大喪屍。它沒有人文的靈魂,沒有人能駕馭它,既得利益者們也只能被它綁架和驅使。
隱喻不僅僅在官府的層面。古代朝鮮管制如此嚴厲,儒生們顯然功不可沒。古代朝鮮是按照儒生的觀念治國的,而朝鮮儒生們推廣的,就是管制的觀念。管制的觀念如此深入人心,以致醫女舒菲在永信說打到壹只鹿的時候,第壹反應就是,這是否違反了官府的管制令。
當人們的企業家精神被管制的觀念壓制,那麽,人們的行為就會趨向喪屍化。如果人們不能通過市場的商業合作來幫助彼此,他們就會去噬咬別人,而被噬咬的人也只能再去噬咬其他人。
比如在委內瑞拉,企業國有化,人們吃福利吃得很開心,就像壹擁而上的喪屍。那些原本有企業家精神的人,也只能被動加入。然而,當所有人都被傳染之後,也就沒有可供噬咬的新鮮血肉了。
在《李屍朝鮮》中,有壹句臺詞:“遍地都是喪屍。”正常人對此只有絕望。是的,喪屍的掌權者,喪屍的人民,喪屍的國家,失去壹切美好,自由,正義,真理,成為國家壹樣的地獄,天如鐵,地如銅。少數幾個正常人被視為異類。
還好,今天的韓國大體上搞的是市場經濟(北方則不然),雖然管制也還很多,但人們的企業家精神多少還有發揮的空間。很看好這個劇的潛力。第壹季已經埋下了很多伏筆,估計第二季也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