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IT技術是什麽

IT技術是什麽

基本概念和所指範圍

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術實際上有三個層次:第壹層是硬件,主要指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的主機和網絡通信設備;第二層是指軟件,包括可用來搜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評估信息的各種軟件,它包括我們通常所指的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戶關系管理)、SCM(供應鏈管理)等商用管理軟件,也包括用來加強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軟件、輔助分析的DW/DM(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軟件等;第三層是指應用,指搜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評估使用各種信息,包括應用ERP、CRM、SCM等軟件直接輔助決策,也包括利用其它決策分析模型或借助DW/DM等技術手段來進壹步提高分析的質量,輔助決策者作決策(強調壹點,只是輔助而不是替代人決策)。有些人理解的IT把前二層合二為壹,統指信息的存儲、處理和傳輸,後者則為信息的應用;也有人把後二層合二為壹,則劃分為前硬後軟。通常第三層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事實上卻是唯有當信息得到有效應用時IT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也才真正實現了信息化的目標。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標,它只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壹種實現目標比較好的壹種手段。

卡爾的IT是指什麽呢?在那篇文章裏面他並沒有明確提出,不過他提到信息技術的核心功能--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從他推理的邏輯來看,即從蒸汽機、鐵路、電報電話、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過來的,還用摩爾定律來佐證主機和光纖的發展。如果他就此打住,只從這壹點出發,他的邏輯論證是非常嚴謹的,後面對《IT不再重要》發表不管支持與反對評論的人,在這壹點上都是基本認同的(除了那些硬件和網絡廠商外),筆者也認同這壹點。整個文章裏他對物化的IT基礎設施建設部分關註很多,基本沒有關註應用層面。但後面他講到大眾化趨勢時,又提到“信息技術極易復制”,則把IT又推到了商業軟件,這裏已經邁出了“危險”的壹步。在2004年他出版同名書時開篇就定義了他研究、類比過來的IT,“我用的‘IT’是指通常意義上的,即所有被用來以數字形式存儲、處理和傳輸信息的硬件和軟件,特別強調的是,我只是指技術本身,我指的‘IT’並不包括技術中流動的信息和那些使用技術的人才技能”,所以他所指的IT是指前二層。如果就這此打住,可能還是不會有太大爭議(這次又加上那些難受的軟件廠商)。客觀地分析軟件本身的特征,的確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四個判斷標準中的三個即:稀缺性、不易復制性、不易替代性,卡爾本人也沒有否認而且是在強調IT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第四個判斷標準,即有價值。但他偏偏又把題目定成了“IT不再重要”,幾欲把整個IT壹棍子打死!

可惜他在IT這壹概念上是經常含混不清:壹會兒指主機網絡,壹會兒又跑到軟件,在他後來出版的書裏甚至經常“壹不小心”就邁到了第三層,完全違背了他在書開頭所界定的IT範圍,如論述信息技術的應用、對CIO發出的詰問等。有很多讀者、包括哈佛商業評論的編輯當時就指出了這壹點。後面其它很多人也因為這壹點來攻擊他,甚至有人說卡爾幹脆就不懂IT,有可能是真的,因為他畢竟本來就不是做IT的。這也給我們搞研究的人也給予很大的啟示和警醒,對自己不太熟悉的領域套用其它方法來研究時要特別小心,否則會鬧出很多笑話。

這裏筆者要強調壹點,經常有軟件廠商(國內外的都有)宣稱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如何,就能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反正多是現在流行什麽就跟什麽,“與時俱進”)。不知道他們是有意還是無意,且不按核心競爭力判斷的四個標準來推斷,試反問幾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有多少上了信息化的企業已經虧損甚至倒閉?尤其是那些宣稱有幾十萬家客戶使用他們軟件的軟件企業該問問自己。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那麽我們假設入庫、出庫、銷售、庫存等信息全是準確的,就能自動提高銷售、降低庫存嗎?只是痛苦地知道有如此多的庫存在倉庫裏呆了如此長的時間,如此多的商品長時間占據著櫃臺卻沒有帶來任何銷售額更不要說利潤!分析壹下軟件廠商們宣傳“信息技術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現象,結論只有兩個:要麽這些企業不懂什麽是核心競爭力(我想應該大多數還是懂的,既希望他們懂又希望他們不懂,希望結果是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