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企業信息化的發展必然會經歷“四個I”,即信息化、集成化、網絡化、智能化階段。北京觀致賦能管理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高級顧問邱博士認為,目前國內很多企業還處於信息化階段,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實現內部系統的整合。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將走向網絡化和智能化。
第壹,實現信息化。我國企業的管理很大程度上還是靠“人治”,決策靠“拍腦袋”,業務靠手工處理,不夠數字化和精細化,導致管理效率和效果有限。因此,IT應用的第壹步是從手工操作實現數字化、信息化和自動化。
第二,實現融合。作為壹個有機系統,企業需要產品研發、采購、生產、銷售和客戶服務的緊密結合。因此,IT應用程序也需要從本地走向集成。目前,企業信息化建設缺乏整體規劃,各種IT應用系統相互隔離,形成“信息孤島”,缺乏整合和集成。因此,企業應用集成(EAI)將是壹些企業的下壹個重點。
第三,實現網絡化(互聯網)。很多企業的經營是跨區域的。為了實現壹體化,必須實現網絡化,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和性能的提高,互聯網已經能夠支撐商業應用。因此,借助互聯網提供的廉價通信手段,許多中小企業可以構建全國性的業務運營系統,實現有效的業務拓展。在以前,這是很多企業無法想象的。企業必須花費巨資建立龐大的私有廣域網,而現在可以實現壹個覆蓋全國甚至全球的“數字神經網絡”。第四,實現智能化。除了完成傳統的交易,還需要挖掘客戶的需求,從數據中獲取財富,輔助企業決策,讓企業成為智能化的企業。
在未來網絡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環境中,現代企業成長的驅動力將從機遇和業務轉向管理和創新。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對後兩種驅動力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在邱博士看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業務和管理的復雜化,企業必須通過加強管理來提高經營效率和效益,但僅僅依靠人為控制和壹些簡單的輔助手段不足以保證企業經營管理的有效性。因此,企業需要引入壹些專業化的信息系統,如企業資源計劃(ERP)、客戶關系管理(CRM)和內部管理信息系統。並整合企業內部管理平臺上的現有系統資源,與整個價值鏈上的合作夥伴建立符合統壹標準的信息共享和交換。讓跨企業、跨行業的供應鏈流程更加順暢便捷。
隨著企業規模的進壹步擴大,已經進入“創新驅動”階段。企業需要重新組織和設計自己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管理系統,倡導學習和創新,加強知識管理。因此,需要引入知識管理(KM)、商業智能(BI)、企業應用集成(EAI)等系統和方法,深入挖掘數據中蘊含的財富,使業務更加智能化、集成化。
不同管理層次的影響從表面上看,信息技術作為壹種手段為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平臺。其實不僅僅是工具,尤其是在網絡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企業全方位管理理念、企業文化、業務流程、人力資源模式變革的催化劑和助推器。
在壹個企業的管理層面,未來信息技術對組織變革、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的影響是最明顯的。在組織管理層面,首先,它完成了從封閉的“孤立的”樹狀組織向開放的、合作的矩陣式組織的轉變;其次,部門之間的協作關系由靜態的“部門接口描述”定義,轉化為動態的業務流程系統的指導。
“過去,部門員工習慣性地只對自己的部門領導負責,部門領導是部門間溝通的‘瓶頸’。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很難主動便捷地尋求本部門以外的資源,自然也很難有目標導向地工作。以前部門之間的合作受制於書面的‘部門接口定義’,n個部門需要n個接口規範,更不用說工作量大,難以完全定義了。最重要的是,部門經理可能不顧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提出的新要求,以‘接口規範’為由拒絕其他部門的要求,甚至到了不知道自己部門為什麽存在的地步。”聯想電腦公司副總裁杜建華認為,跨區域、跨部門、多層次信息系統的建立,打破了傳統的組織壁壘,打破了信息資源的“領導瓶頸”,建立了以業務流程為導向,充分發揮專業化、協同化優勢的矩陣式組織體系。
未來,企業的業務運營和管理不僅會通過信息系統在內部進行整合,還會在整個行業的供應鏈和價值鏈中實現多點對多點的傳輸和交換。企業的業務管理結構呈現出多維化、交叉化的趨勢。咨詢、營銷、銷售、服務等部門通過內部網絡和軟件相互滲透,共同組成面向客戶的高績效思維跨團隊合作組織;另壹方面,由於電子商務,內部信息系統與外部供應鏈中的合作夥伴信息系統點對點嫁接,不斷復制,使得不同企業的電子采購、制造銷售、客戶關系更加實時敏捷,這個行業的業務運營管理效率越來越高。最後,價值通過供應鏈繼續向全行業和其他行業擴散。
最後,未來的信息技術已經並將繼續對企業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信息時代的企業文化至少有兩個特征:協作和創新。在傳統企業中,這是壹對難以調和的矛盾。在信息時代,個人將被賦予更多的權力和空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將主要是資源的互動。團隊將不再是凍結個性的冰庫,而是激發潛能的催化劑。
軟件技術的發展對管理的影響“我們目前的方向是企業管理軟件,主要目標客戶是企業客戶。通過應用我們的軟件平臺和工具來提高管理效率,也將帶來企業運營模式、商業模式和管理理念的變革。”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吳強認為,這不僅僅是壹個軟件概念,它會給企業帶來壹系列深刻的變化。
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在兩個方面對管理軟件產生巨大影響,並直接影響企業的外部和內部管理結構。壹方面,隨著網絡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基於企業內部網絡的管理系統開始滿足跨企業、企業供應鏈或聯合體競爭環境下的管理需求,企業之間的信息協調和交流加強。吳強認為,目前國內應用不多,但基於互聯網的多企業運作的協同供應鏈模式,兩三年後會成為熱潮。
未來的電商模式會更強大,更成熟。真正的B2B模式是壹個企業的內部信息系統加上P2P(點對點)交換,可能是ERP,也可能是SCM,讓每個企業的系統都可以和另壹個企業的系統對接和溝通。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之間必須有協同標準。這也會要求有系統對接的企業之間的管理體系和架構是平等的,這必然會督促企業改進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另壹方面,軟件技術的開發技術將經歷壹場重大變革。以前軟件開發是功能性的,廠商向客戶展示自己產品的功能有多強大。功能軟件模型過於固定,無法滿足個性化和靈活系統的需求。所以軟件必然會發展成組件,重新配置,就像零件有很多,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組裝,因為未來每個企業的管理模式不可能完全壹樣。如果管理模式和其他企業完全壹樣,
在這種情況下,信息的流動會更快,管理會變得更快更靈活,流程優化或重組會很快實現,節省大量時間,軟件系統會立即重新建立。
根據賽迪顧問的研究報告,軟件開發和應用環境的簡化將是未來的主要趨勢之壹。IT廠商由於商業和技術利益已經形成了產品之間的差異,計算機用戶由於歷史原因和降低風險的考慮,無法避免多廠商產品的共存。因此,如何通過屏蔽各種復雜的技術細節來簡化技術問題就出現了。這些趨勢促進了企業內部信息傳遞更加順暢,管理決策更加快捷,與價值鏈上合作夥伴的溝通更加便捷。
國內企業成長較快,喜歡即時管理模式,對管理軟件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而且在管理相對成熟之後,軟件可以進壹步發揮作用。“軟件促進管理進步”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說,就是管理促進軟件進步。而且,兩者是互補的。軟件是管理思想的體現,管理思想的變化推動著軟件的不斷發展。軟件只是壹個管理平臺,最重要的是管理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