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丘之貉是壹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壹個土山裏的貉;比喻彼此同是醜類,沒有什麽差別。
壹、釋義
1、貉(hé),壹種形似狐貍的野獸,毛色黑褐,尾巴長而蓬松,喜歡在山洞裏居住。
2、壹丘之貉,指出自同壹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賓語。
二、出處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楊惲傳》。
據《漢書》記載,漢朝時的楊惲(yùn),父親是昭帝時的丞相楊敞,他自己能力又強,所以年輕時就在朝廷裏擔任要職,聲名顯赫。因少年得誌,所以不覺中顯露驕傲的態度,常常得罪別人,其中與宣帝最寵信的太仆戴長樂的私仇最深。
有壹次戴長樂被人告了壹狀,他懷疑是楊惲慫恿的,所以也上書控告楊惲誹謗當今皇上。其中壹條罪狀大意是說: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正談論他們首領單於(chán yú)被人殺害的消息。
楊惲聽了之後,就發表議論說:單於真是昏庸的君主,雖然他的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采用,結果送上自己的性命。這就好比歷史上秦朝的君主壹樣,因為聽信小人而殺害忠貞大臣,結果遭到亡國的噩運。
壹丘之貉的例句
1、妳不用再辯解了,妳和那些騙子根本就是壹丘之貉,每個都貪婪無恥。
2、這些政客不管屬於哪個黨派,在我看來都是壹丘之貉,只關心自己的利益,不顧國家民生。
3、他們雖然表面上互相攻擊,但其實都是壹丘之貉,背地裏勾結作惡。
4、這些所謂的名人都是壹丘之貉,只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斂財牟利,沒有任何社會責任感。
5、妳不要和那些壹丘之貉為伍,他們會把妳拖下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