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日資企業轉戰中國,大連日企增長近40%。欲在中國建設第二個歐姆龍的歐姆龍(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表示,大連將與北京、上海、深圳壹道成為跨國公司青睞的中心城市。10年10月25日,日本歐姆龍公司在大連軟件園設立了首家日本電子企業中國R&D中心。這標誌著全球傳感技術領先的電子大鱷中國的整體布局結束。歐姆龍(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吉川太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選擇大連作為他們在中國的R&D中心,是因為大連已經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中心城市,與京滬深地位相當。歐姆龍於1991在大連成立全資公司,之後在上海、北京、深圳設立相應公司。今年4月,該公司在中國設立了僅次於日本總部的“中國總部”,在中國市場發揮主導作用,打造第二個歐姆龍。據歐姆龍(中國)集團總裁菊川太平介紹,該公司已經在中國設立了多個中心。上海是歐姆龍中國的總部,也是歐姆龍中國的營銷中心;大連是研發中心;深圳有歐姆龍的產品加工中心;在香港,歐姆龍有自己的信息管理基金運營中心;而北京是歐姆龍的品牌管理中心。菊川太平先生說:“中國很大,有很多發達的城市,和美國很像。中國的領土是日本的26倍,在這麽大的壹個國家,自然要在不同的中心設置不同的職能來辦企業。大連作為中國北方最開放的城市,已經逐漸形成北方中心城市。”近年來,大連的高科技發展,尤其是軟件產業的發展壹直走在全國的前面。在新技術領域,大連是壹個領先的城市,這也是歐姆龍選擇將其R&D中心設在大連的壹個原因。隨著中心城市的地位越來越明顯,大連吸引外資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來自大連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大連已吸引日資企業190家,占今年新設立外資企業的33%,比去年同期增長37.7%。值得註意的是,新成立的日企中,有64.2%以獨資形式進入大連。據了解,大量日資企業搬遷到大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內經濟環境不佳,以及大連作為北方中心城市的位置,在這片土地上日資企業越來越多。
據相關統計,截至2001年底,日本對華實際投資278.6億美元,對大連實際投資42億美元。也就是說,日本在中國每投資100美元,就有13美元落戶大連。大連的日資企業已達2054家,占全市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四分之壹;實際利用外資42.1美元,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的39.5%,位居第壹。這壹切用不爭的事實告訴人們,日本商人是大連最大的投資者。
2002年上半年,在大連開發區投資的日本企業有397家,已建成投產的企業約180家,其中總投資超過10萬美元的項目71個,總投資超過1億美元的項目6個,占大連開發區投資總額的32%,居在大連開發區投資的所有國家和地區之首。回顧日企投資大連開發區,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1984當年是日本對華投資的第壹個高峰年,但來大連投資的人並不多。1987隨著大連開發區第壹家日資企業萬寶之電機有限公司的成立,拉開了日資投資大連的序幕。65438年至0988年,中日兩國政府締結投資保護協定,迎來了日本對華投資的第二個高峰年。8月1988日,日資獨資企業大連原田實業有限公司成立,總投資25億日元。
采訪觀點:
競爭的核心是投資環境的質量,哪裏的投資環境好,競爭力強,就能吸引更多的外資。
招商引資也要註意借助外力,創新方式,這樣才能取得實效。
大連是時候創造機會,制定壹些政策,吸引更多的中小企業來大連投資了。
面試:
大連原田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宮崎博。
記者:原田工業在80年代末來到大連設廠,算是比較早的日企了。那麽妳是出於什麽樣的考慮來大連建廠的呢?
龔:當時正好趕上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所以大連靠近日本首先是地理位置。還有壹點就是大連政府官員對招商引資非常熱情。因為他們的熱情,我們覺得在這個地方投資,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和其他方面都會非常有利。
記者:原田工業1989年正式投產,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這十年妳的生產經營怎麽樣?
龔:1989年6月10開始營業,同年9月開始正常生產。開始生產的產品大部分是半成品,所以在大連生產的產品運回日本後,再進行加工,最後提供給客戶成品。最近三年,因為中國可以說是世界制造業的集散地,所以我們總部也按照這個思路,把壹些日本的生產帶到了大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大連的生產最近已經以成品的形式提供給日本。
(隨著大連原田工業公司落戶大連,隨後日清、JMS、福田、精工電子、孔令羽絨有限公司等壹大批企業相繼以合資、獨資的形式落戶大連,為日企投資開發區帶來了重要的轉折。如果說上世紀80年代日資企業在投資上還比較謹慎小心的話,經過十幾年的觀望和實踐,他們開始放開手腳,投資和合資頻繁。大連東芝公司是由大連大仙公司作為中方唯壹投資者與日本東芝公司於1996組建的彩電生產合資企業。隨著中國逐漸成為“全球制造中心”,大連東芝公司成為東芝最重要的海外生產基地之壹。2001年初,他們把數字和寬帶彩電的生產線搬到了大連,這無疑是壹場革命。)
大連東芝電視有限公司總經理松浦俊壹。
記者:現在大連的東芝工廠不僅增加了生產數量,還將生產技術標準高的16: 9寬帶彩電和數字彩電全部轉移到大連生產。那是不是說明大連東芝工廠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東芝總部的要求?
宋:如果妳指的是技術水平,我們認為我們已經完全達到了日本社會的要求,但是我們也有壹些不足。以前數字電視機最重要最關鍵的印刷機版的生產,完全是我們日本代理生產,然後運到大連組裝。但是,今年8月到9月,我們將在大連的工廠生產印刷機。除了技術,我們認為在質量方面,我們已經完全滿足了我們代理的要求。
記者:隨著3月6日第壹臺數字彩電下線,可以說大連東芝工廠生產的彩電已經在日本市場銷售。大連東芝工廠當時的規模有多大?
宋:因為我們是中日合資企業,大連有限公司是我們的合作夥伴。他們有我們的壹條生產線,包括大仙的生產線。我們的年產量是654.38+50萬臺,其中70%出口日本。
記者:這樣的產量現在達到我們預期的標準了嗎?
宋:因為我們公司成立之初,沒想到會把日本的生產線轉移到大連,所以當初的設計產能是654.38+0萬臺。現在因為日本生產線全部轉移到我們公司(大連),產能達到了654.38+0.5萬臺,遠遠超過了最初的目標。
(壹位美國商人曾說:“日本人經營企業非常聰明。像海鷗壹樣,它們飛到有魚的地方。他們願意在大連投資和再投資,說明這裏的投資環境非常好,非常好。”的確,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精明的日本企業家。2001,日本通世泰建材有限公司在連取得營業執照,投資總額654 38+28 . 26億美元。)
大連通世泰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業壽。
記者:通世泰建材是獨資企業,那麽為什麽會想到在大連建廠呢?
蒂姆:首先,大連有很多高素質的人才,也會說日語的人也很多。此外,開發區的投資環境特別優越。我和開發區管委會的周主任從日本就認識,是老朋友了,所以在他的極力推薦下,我們做出了在大連建廠的決定。
記者:妳如何看待開發區為外企提供的環境?
蒂姆:比如外資企業在中國建廠,申請這個項目的時候就規定了。如果資本超過300萬美元,必須向北京政府申請。作為我們公司,自己做這個比較難。所以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傅在韓國出差,從韓國回來為我們做這件事,我們很感動。另壹件事是與自來水公司的聯系。因為我們公司建廠建宿舍,宿舍下面有自來水管。如果不搬到別處,可能會對我們宿舍建設有影響。這時候開發區管委會和自來水公司給了我們很大的關懷,幫助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使得我們廠的項目進展順利。
(中國外資企業500強中,大連開發區日資企業6家,占比超1%;中國200強企業出口創匯,開發區日資企業2家;2001年,大連納稅50強中,開發區日資企業10家,占五分之壹;開發區工業企業銷售額前20,日資企業占15。可以說,日資企業在大連開發區招商引資過程中起到了示範和帶動作用。那麽是什麽吸引了這麽多日資企業,它們在大連的投資有什麽特點呢?)
(采訪:大連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局長鐘善恩)
記者:大連不僅有大量的日資企業投資,而且經營狀況非常好。那為什麽這麽多日資企業聚集在大連?
鐘:因為大連和日本有這樣的歷史淵源,這是客觀的歷史原因。另外,大連和日本距離比較近,日韓交通方便,所以大連的日語人才比較多。所以日企在大連設立了生產企業和加工出口企業,而且數量比較多。還是以生產加工出口等企業為主。
記者:他們的投資有什麽特點?
鐘:改革開放初期,主要是企業生產零部件,所以零部件在這裏加工,再回到日本企業組裝整機。現在,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近年來,整機企業逐漸增多。比如佳能最近準備在大連設立生產基地,彩色激光打印機就準備來大連。事實上,這兩年東芝彩電的這個基地建設已經成型,日本彩電生產線全部搬到大連生產。
記者:他們改變投資策略了嗎?
鐘:改革開放這麽多年,壹開始日本的投資主要還是勞動密集型的,所以技術含量低的比較少。那可能是因為我們中國國內勞動力相對便宜。是的,這是開始。它主要根據政策進行投資,它認為中國的開放政策是其投資的主要考慮因素。但隨著近年來中國國內經濟實力的增強和中國對外開放的逐步形成,日本現在已經從原來的政策導向型投資轉變為環境友好型投資。大連現在的環境建設也很好,城市建設和軟環境建設也不錯。所以日企拿這種比較高技術和齊全的企業,還有壹些像佳能、東芝、YKK這樣的大企業,在原來投資的基礎上逐步擴大投資,每個企業的投資都在1億美元以上,也就是追加投資。於是這些大企業在大連的生產基地就形成了,而且這個基地是面向全國的。
(如果說在1998之前,日企還在嘗試投資流程,數量和質量還處於較低水平,這主要是基於對中國投資環境的擔憂。1998以後,隨著中國和大連的對外開放,投資環境的改善,特別是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後,在這種背景下,隨著日元的升值,包括日本企業從長遠的角度瞄準了12億人口的中國市場,日本企業在大連的投資發生了質和量的重大變化,投資和項目大大增加。特別是大連工業集團的正式入駐,更是刺激了日資企業投資大連的熱潮。)
記者:在這個大連開發區,有壹個地方叫“日本產業集群”,這裏有46家日資企業。當初為什麽要建這樣的產業集群?
鐘:當初建立這個產業集群,是因為開發區剛剛開始建設。為了充分發揮各方特別是日方在招商引資中的作用,我們開辟了產業集群,更好地吸引日本企業到開發區投資。
記者:當初是不是吸引了很多日企?執行原來的情況容易嗎?
鐘:也不容易。並不是說產業集群建設有問題。主要是因為日資企業剛剛開始了解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或者說這是壹個了解的過程。那麽壹開始就開始工作壹定是相當困難的。這更加困難。
記者:最初幾年妳的發展怎麽樣?
龔:當初我們的產量大概是現在的四分之壹。連續幾年,公司都處於虧損狀態。最近,尤其是去年,我們公司實行了計件生產制。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截止到去年,我們所有積累的赤字消化後,又盈利了,去年還為國家納稅。
記者:我們知道今年6月份,您對大連的這家工廠進行了大約10萬美元的增資,這次增資的金額比較大。
龔:在大連市外經貿委和開發區管委會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通過了增資申請。這次增資主要是因為我們以後不僅要搞汽車天線,還要在國內市場生產壹些其他的電器產品。所以作為前期準備,我們做了這次增資。
(雖然開發區在1988掀起了投資熱潮,但幾年後,這股熱潮像泡沫沙漠壹樣消失了。壹時間開發區日資企業開始走下坡路,使得發展陷入低谷。)
記者:我們知道開發區這幾年的發展情況。雖然還是有壹些發展,但是並不理想,不那麽令人滿意。妳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麽?
鐘:客觀地說,前幾年正好趕上亞洲金融危機,對日本、韓國、東南亞這些國家影響很大。所以主觀上來說,就是沒有及時調整思路,也就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如何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如何從其他方面做壹些工作。這個招商引資的力度好像還不夠,我們的思路還沒有完全調整過來。這大概是當時我們工作沒跟上的主要原因。
(采訪:大連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周)
記者:前幾年,開發區的發展速度不是很快。原因是什麽?
周:可能有幾個原因。壹是提前進入的大企業很多,全國不斷擴大的區域範圍應該說是越來越廣,外商的選擇也更多了。所以,壹方面,我們開發區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第二個就是在投資環境建設方面,我們感覺沒有與時俱進。雖然外商投資的心理更加成熟,但是進口的產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從過去的勞動密集型轉向高科技或者更先進的產品,所以對各方面的投資環境和條件要求越來越高。但是九五期間,坦率地說,我們的基礎設施還是八五時期的基礎,沒有進壹步的改善。另壹件事是,在投資者服務方面,我們沒有新的服務來適應形勢的發展。
(痛定思痛,在徘徊了壹段時間後,大連市政府和開發區管委會開始調整思路,再次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壹度蕭條的開發區開始顯現機會。)
記者:有人說從去年開始,短短壹兩年時間,開發區發展速度有所回升。有人說這是發展的第二次高潮。那妳覺得這個時候為什麽會有這樣的高潮呢?究竟是什麽激活了開發區的發展?
鐘:客觀地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增強外國投資者對中國信心的主要原因之壹。然後由於前幾年的金融危機,壹些發達國家已經被迫調整產業結構,所以需要轉移壹些產業,正好這兩年。日美歐美,尤其是日本,需要向國外轉移壹些產業,因為向外轉移趕上了中國入世,所以自然中國是最大的首選。所以主觀上來說,這恐怕是我們開發區最近壹兩年發展很快的主要原因之壹。主觀上,壹方面,市委對開發區的發展非常重視,只是說要改革,要放權,讓它真正享有市級管理權限。另外,開發區本身在改善投資環境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包括壹站式審批,其他部分配套園區的建設等等,包括如何為外商投資企業創造更好的服務條件,做了很多工作。那麽再壹個就是開發區和市裏有關部門抓住了中國入世和日本產業結構轉移的機遇,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
記者:那麽大連開發區的這些日資企業現在經營狀況如何?
周:應該說大連開發區的這家日資企業,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都取得了理想的經濟效益。有數據顯示,日本企業的納稅數字在整個企業中更為突出。大連有34家工業企業,2000萬以上的納稅大戶,我們開發區占了壹半。第二個跡象是外資企業,特別是日企不斷增資。有的像佳能,最初是56億日元,經過8次增資,已經增加到400億日元。有些已經建了壹個工廠和第二個工廠。例如,YKK已經連續建了四個工廠,歐姆龍也建了兩個工廠。開發區內與我們冰山有11合資企業,即已建成11合資企業。然後他們的投資熱情和壹次又壹次的增加投資表明日本企業在開發區是非常成功的。
記者:那麽在這個具體的招商引資中,妳做了多少大的投資?
周:我們采取的是兵團招商和小分隊招商相結合的方式。然後兵團的招商就是以大型的宣傳活動為載體,主要是宣傳我們的形象,然後還有壹個團隊叫出去敲門招商,就是和壹個個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洽談。去年我們派了八支隊伍,效果不錯。另壹個,我們也認為應該以市場為導向。比如通過中介機構引進項目,和他們合作,最近和全球最大的咨詢公司美國遠東公司簽訂了協議,招商引資,我覺得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因為我們知道公司掌握了三分之二的世界500強企業的資源,也就是三分之二的500強企業是它的重要客戶,所以我們瞄準壹些大項目,靠項目推薦做工作,有中介機構的配合。所以,我認為我們的招商會有壹個新的提高。
目前在大連投資的不僅有大量的日資企業,而且投資效益非常好。壹些企業增加投資,擴大生產。事實證明,通過中日兩國政府的共同努力,大連工業集團土地項目已經開發了十年,現在已經進入2。17平方公裏的熱土,已經被項目填滿。然而,開發區未來的路該怎麽走,是擺在人們面前的壹個深刻的課題。)
記者:作為壹家外資企業,妳認為大連這麽多年的經營發展中,有哪些比較困難和困難的地方?
宋:第壹,大連周邊的零配件供應商遠遠不夠。還有壹點就是如果進出口和通關的速度能提高壹點,我想很多企業會對大連感興趣,願意到大連投資。
龔:提供零配件的中小企業進入開發區,壹定要有政策保障,讓他們能夠自立,給他們提供各方面的生存環境。這樣的話,他們會有興趣來的。
記者:這方面有什麽好的建議嗎?
蒂姆:另壹個需要改進的是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應用。比如進出口業務中單據和發票的處理,可以使企業盡可能地通過互聯網與海關、商檢等政府機構進行溝通,使這些單據的處理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鐘:去年,特別是今年上半年,我們關註了通關環境。我們進口需要3-4天,現在減少到2-2天。快速出口呢?本來4-5天,現在減少到2-5天,兩天半。不過這個速度跟上海比,上海能走1天(那我們還有差距)。所以我們相信,如果大連的投資環境真的和南方同步,超過他們的水平,外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很快就會選擇大連投資。
記者:那麽妳已經參觀了中國的許多地方,包括壹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和廣州。妳覺得他們跟我們比是不是落後別人?要多久才能趕上這個差距?
鐘:應該不會太久。首先,要有信心。北方地區雖然受舊計劃經濟體制影響,受國企拖累,但前期我們經濟相對落後,東北畢竟是物質資源豐富的地區,工業基礎特別是石化工業、重工業、加工業非常發達,技術人才儲備應該比南方強。因此,我認為,北方的經濟發展完全優於南方。只要東北虎醒了,我覺得應該是希望它不要睡太久。
記者:開發區未來應該怎麽走?
周:我覺得今後還是要按照我們的發展理念,把投資環境作為壹個重要的任務來抓,推動第壹產業的發展。我們提出的壹個想法是未來開發區的競爭。核心競爭是環境的競爭。只有環境好,當然這個環境是全面的,不僅僅是因為妳的城市漂亮,還因為政府的服務,職能的轉變,以及按照國際慣例辦事的能力。再壹個是社會人文。我們稱之為三個環境,壹個是基礎設施環境,壹個是投資軟環境,壹個是社會人文環境能讓外商更多的到這裏來。同時生活相對舒適,所以環境永遠是我們招商引資的重要目標,也就是讓我們的環境更有競爭力。我們應該不斷學習和發展我們的現代信息手段。下半年我們也提出了壹個工作目標,就是要通過半年的時間,把我們開發區的小康建設大大推進,真正成為全國最好的投資區。
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新壹輪的競爭即將開始。當世界聚焦中國,它不再只是廉價勞動力的生產者。第二個關口,大連在思考,在抉擇。如何贏得更大的市場,分享更大的蛋糕,已經刻不容緩地擺在了我們面前。日前舉行的“東軟國際戰略交流會”讓人看到了大連未來與日本在軟件項目上合作的廣闊前景。)
(采訪:遼寧省副省長夏德仁)
記者:夏省長,目前已經有很多日資企業落戶大連。僅開發區日本工業綜合體就有46家日資企業入駐。同時,這些日資企業經營狀況非常好。所以在這裏我們想請您談談,未來大連要想做得更好,吸引更多的外資,必須在哪些方面加強?
夏:我認為大連在吸引日本企業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我覺得這是壹個非常好的基礎。我覺得下壹步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壹個方面是做好這些在大連投資的日本大企業,希望他們能夠做強做大,成為他們全球化戰略中非常重要的壹環。第二個方面的工作,大連是時候創造壹些機會,制定壹些政策,吸引日本中小企業到大連投資。我覺得日本中小企業有兩個方面。壹方面,他們為這些大企業提供零配件。我覺得這些企業對這些大企業的發展很重要(在這次采訪中,很多日本企業家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覺得零配件的廠家不夠)。然後還有壹些屬於高新技術企業的中小企業,希望吸引壹部分人才到大連,利用大連高校和人才相對集中的優勢,把壹部分產業轉移到大連。我覺得這是工作的第二個方面。第三個方面是我們進入了壹個新的世紀,壹個新的經濟階段,所以日本的新興產業IT業,軟件業,信息服務業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發展非常迅速。我覺得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就是大連應該吸引更多的IT行業和軟件行業的公司來大連投資。我認為信息服務面向日本,這是大連未來發展的壹個重點。所以如果這三項工作做好了,我想這家日資企業會在過去幾年工作的基礎上更上壹層樓,有更大的發展。
這是所有的目錄,但是要花錢。
/BJFAX/a0b 79% 2e htm & amp;b = 0 & ampa=21。用戶=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