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覺得我太低估天津的相聲團體了,有可能吧,但是有壹個事實不容忽視,以天津相聲團體為主要力量的天津相聲節搞的壹塌糊塗,大大辱沒了曲藝之鄉的名聲。
天津相聲節是壹個多麽好的活動創意,在曲藝之鄉舉辦相聲狂歡節,既可以推廣相聲藝術,推薦相聲人才,推出相聲精品,又可以吸引全國各地的相聲愛好者前往天津遊玩,帶動 旅遊 業發展,給天津日益疲軟的經濟發展貢獻壹份力量,簡直壹舉多得。
然而近幾年的天津相聲節已經變成了壹小撮相聲同行的內部狂歡,他們既沒有奉獻出好的相聲節目,也沒有為曲藝之鄉的聲名貢獻多少熱度,逐漸淪落為壹場打著相聲節的名義互相吹捧的拍馬屁大會,令人唏噓。
不得不說,天津相聲界已變成壹潭死水,需要壹條鯰魚來攪和壹下,重新激活天津相聲市場的生機與活力,這就是德雲社進入天津的使命。
德雲社進入天津並不是簡單的市場行為,而是政府主導的救市行為。天津的相聲小劇場倒閉的和新開得不計其數,可是有哪壹個讓政府親自出面了?看看德雲社劇場吧,裝修期間都是區政府領導在盯著的,背後的意味足夠明顯了。
天津的實體經濟在走下坡路,抓住文化產業發展的東風是大勢所趨,而德雲社是當今最火的文化IP之壹,再加上郭德綱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引進德雲社是明智之舉。如果天津錯失德雲社,那麽德雲社下壹步的發展重點可能在濟南,因為那邊有耗資27億的德雲文化廣場在建,值得德雲社投入最大的精力去好好運營。
現在天津搶在濟南德雲文化廣場建成之前引進德雲社,就是要搶先將德雲社的大部分資源留在天津,畢竟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天津同時支持德雲社開五家店,又安排天津衛視和德雲社合作推出多檔綜藝節目,就是要徹底地鎖定德雲社。德雲社的人員和精力是有限的,現在的八個演出隊,正好支撐現有的八個分店,但是隨著天津德雲社的不斷開張,人員不足怎麽辦?
龍字科的新人短時間是指望不上的,只能開源節流,壹方面吸收更多的相聲界同行加入德雲社,另壹方面只能慢慢關停現有的分店。北京現在擁有六家店,其中廣德樓劇場即將開始裝修,關閉以後正好可以應付天津德雲社新開的劇場;壹旦天津新劇場接二連三的新開,那麽北京其他租賃場地的分店也可能隨時被放棄。
我個人預計,德雲社接下來在天津會得到更多的扶持,很可能會像濟南那樣,得到壹塊地,自己設計建造文化廣場,作為德雲社新的大本營,逐漸將工作重心從北京轉移到天津,成為天津的文化名片,承擔起重振曲藝之鄉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