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青海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青海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壹、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的基本情況

青海省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名稱為青海省地質環境監測站,始建於1986,前身為青海省環境水文地質站。2000年地勘單位屬地化後,青海省地質環境監測站劃歸國土資源廳直屬事業單位,在職職工33人,專業技術人員22人。其中教授、高級工程師14人,工程師6人,助理工程師2人(見表)。經青海省國土資源廳批準,總站下設辦公室、地下水環境監測室、地質災害監測室、綜合研究室、地質環境調查所五個科室。具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乙級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乙級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乙級資質。其主要職責是:

青海省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和隊伍現狀

國家地質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1.參與編制地質災害監測、調查和防治規劃;組織宣傳和普及地質災害監測預報、減災防災知識;參與組織建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防災、預警、預報等網絡系統;組織實施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地質災害險情監測;負責突發性地質災害的調查,提出搶險救災方案,編寫險情專報或地質災害調查報告。

2 .參與編制地質環境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和礦山生態地質環境、地質遺跡、地熱、礦泉水、地下水等地質環境資源勘查評價規劃;參與編制地質環境監測工作法規和技術標準。

3.組織實施城市和礦山生態地質環境及鹽湖(礦井鹵水)、地熱水、礦泉水等礦產資源,以及區域地下水資源及其過度開采和汙染的動態監測和預測;編制地質環境保護監測調查、地質災害防治、地下水資源和其他地質環境資源開發利用的專題報告和年度報告。

4.承擔全省地質環境監測數據信息系統和地質環境監測設施的采集、分析、建設、管理和維護,向省國土資源廳提交各類監測成果和政策建議。

5 .承擔地質災害防治與勘查、環境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開發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

二是監控網點建設

(壹)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建設

青海省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海拔高,氣候寒冷,環境惡劣。工業發展和人類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大河(黃河)、湟水河谷和柴達木盆地綠洲帶。在湟水流域、青海湖盆地外圍、柴達木盆地南緣格爾木河沖積扇、盆地中心察爾汗鹽湖首采區等8個監測區相應設立地下水監測點,地下水監測點162個。其中,國家監測點16,省級監測點146。監測項目包括水位、水質水量、地下水汙染。監測主要控制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潛水和鹽湖晶間鹵水,監測總含水層面積3599.65km2

(二)地質災害監測網絡建設

在滑坡監測方面,西寧市開展了以滑坡監測為主的地質災害監測。65438年6月至0998年9月,對西寧市林家崖、王家莊、北山寺、南川東路等4處滑坡進行了全站儀定期監測。

在礦山環境監測方面,主要對西寧市大同煤礦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摩爾煤礦因采礦引起的地面塌陷區進行監測,每年巡查3 ~ 5次。

三、監控設備(器材)配備現狀

(壹)地下水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現狀

完全靠人工監測,監測設備是鋼尺和測線。

(二)地質災害監測設備(器材)現狀

目前唯壹使用的地質災害監測設備是1995購買的壹套全站儀。

四。信息化建設

“青海省東中部地質災害數據庫查詢系統”已初步建成,“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正在建設中。建成的數據庫系統包括地下水監測數據庫。

動詞 (verb的縮寫)主要監測結果和服務

(1)監測績效

在地質環境監測和保護中,地下水監測的突出成績有:

1.格爾木沖洪積扇區格拉輸油管道泄漏對地下水汙染的監測。1997在格爾木沖積扇地下水中發現石油汙染,1998 ~ 1999在該區域進行了專項調查。

調查發現格爾木至拉薩輸油管道存在嚴重漏油問題,1998以專題報告形式上報青海省國土資源廳、省政府和國土資源部。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2001至2002年,對管道、泵站油汙染源進行了治理,基本切斷了油汙染源。河流自然背景值得到恢復,地下水環境中的汙染光環逐漸減少。到2005年,地下水環境中的石油類物質含量已低於檢測限值。

2.青海省某化工廠鉻汙染監測。1999 4月調查監測發現某廠周邊地下水汙染嚴重,於5月27日向原青海省地礦廳和國土資源部舉報。從1999到2001兩年的監測發現,汙染持續加重。2001年7月6日再次上報省政府。接到上述報告後,省政府督查室、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局於7月20日前往汙染區域進行專項督查,並立即制定治理方案,限期完成治理任務。

3.西寧市王家莊、北山寺、南川東路等危巖體治理。清除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巖體3萬m3,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4.2000年以來,地質災害巡查及時發布地質災害險情專報,650多戶3250多人緊急避險搬遷。

㈡項目成就

編制完成《青海環境地質調查報告》、《青海礦山環境調查報告》、《青海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青海尖紮縣地質災害詳查報告》等國土資源地質大調查報告。

2005年至2006年,青海省曲麻萊縣地下水位大面積上漲,縣城下部壹片汪洋,導致房屋倒塌。2006年,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及時安排了“青海省曲麻萊縣地下水上漲災害勘查”項目,查明了地下水上漲原因,為災民搬遷選擇了安全地質,為災害治理和群眾搬遷安置提供了依據,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自2000年以來,作為我國鉀鹽基地的柴達木鹽湖,由於過度開采和尾鹵無序排放,已出現液體鉀鹽枯竭和汙染,威脅到國家鉀鹽資源安全。2005年,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及時安排,總站承擔並完成了“柴達木盆地鹽湖鹵水資源保護監測方案”項目,為監測柴達木盆地鹽湖鹵水資源保護提供了依據。

青海省水資源短缺,有限的可開采地下水資源受到工業和其他汙染源的嚴重汙染,嚴重威脅地下水資源安全。2008年,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及時安排了“西寧市及周邊地區地下水環境汙染調查與評價”項目。

自2003年汛期以來,省國土資源廳和省氣象局聯合開展了青海省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對汛期地質災害防治起到了積極作用。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通過青海電視臺衛星電視頻道和手機短信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為各級政府和社會提供及時的地質災害防治信息。

不及物動詞法制建設

《青海省地質環境保護辦法》頒布於2003年6月5438+065438+10月18。2007年,《青海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6-2020)》發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