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9日,停牌兩個月的HNA子公司天海投資發布公告稱,正在與當當網就股權購買事宜進行談判,但具體方案仍在協商中,交易完成後其控制權不會發生變化。
這壹宣布引起了媒體的壹片唏噓。從被稱為“中國的亞馬遜”,到退市,再到現在被收購,當當網的軌跡似乎是壹條拋物線,從平凡到輝煌,再到平靜。
當當網於2010在美股上市。當年,當當網成為國內最大的網上書店,圖書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占國內網絡圖書零售市場份額的50%以上。然而,2016年完成私有化時,當當網的市值僅為5.36億美元。
私有化後,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曾反思,夫妻創業很慘。首先,在管理中很難說服對方,導致決策和執行效率低下,甚至會對生活造成損害。現在,能以6543.8+0億美元的估值賣掉自己,對當當網來說不是最好的歸宿,對李國慶來說也不是最好的解脫。
回顧當當網的失敗,其中,除了當當網自身的主要原因外,很多公司其實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當當網成長的十幾年裏,這些對手要麽開創了壹個新時代,要麽趕上了這個時代。總之,在這七八年裏,他們走得很快,而當當卻落後了。
哪些推手改變了當當的軌跡,我們來看看。
推動器1:數字讀數
綺優亞馬遜和當當競爭激烈,換戰時間2013。Kindle入華後,亞馬遜第壹次樹立了數字閱讀的標桿,是品味+互聯網加終端的閉環。今天,它仍然是壹個迷人的商業模式。
Kindle進入中國壹年後,李國慶終於在閱讀器領域邁出了那壹步。當時,李國慶非常自信。在他看來,當當的讀者壹定會成功。“當當網擁有出版社資源,因此可以將經典、暢銷書轉化為數字格式,吸引更多願意深度閱讀的用戶購買閱讀器。”
但回過頭來看,亞馬遜早已成為有品位閱讀的象征,而當當網仍只是壹個在線圖書銷售平臺。如果說亞馬遜通過紙質書+閱讀器改變閱讀環境,手機閱讀企業通過手機+app改變閱讀。這裏的企業有當年的熊貓閱讀和多看閱讀,還有現在份額最大的掌閱,其次是書旗和QQ閱讀。
雖然不知道最終有多少紙質書的用戶轉而閱讀電子書,但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閱讀的應用無疑已經爆發了。基於2065 438+07a股上市披露,這家公司成立於2008年,到國內上市時,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1億,累計註冊用戶更高。
顯然,手機閱讀企業無疑吸引了上億用戶閱讀電子書,讓整體閱讀市場變大,版權機構有了新的舞臺。Kindle閱讀器和掌閱APP破土動工的時候,很明顯當當閱讀器和當當閱讀APP沒有跟上,錯過了數字閱讀這艘大船。
推手二:網絡文學
如果計算壹下目前最大的兩家網絡文學企業的市值,可以看到閱文集團的總額約為570億元,掌閱科技約為6543.8+07億元,加起來有740億元。可見,網絡文學和數字閱讀的市場不可小覷。
另壹方面,數據顯示,我國網絡文學用戶3.78億,原創作品總數654.38+0646.7萬,日字數654.38+0.5億,每年新增原創作品233.6萬...有數百家海外網站用不同的語言翻譯和傳播中國的網絡文學。可見,網絡文學的發展,不僅吸引了大量用戶,造就了大量作家,產生了經濟效益,也成為中國人文化原創的成功範例。
對於這個與閱讀、文化、市場相關的行業,同樣是圖書和互聯網基因的當當其實是可以進入的,但可能是因為沒有像上面說的那樣在數字閱讀領域得到發展,所以沒有進入網文領域,錯過了壹個很好的機會。
有人說當當網銷售的已出版圖書的讀者和網絡文學的讀者不是很重合,不方便下手。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讀者的低齡化,網絡文學也成為壹種大眾化、主流化的閱讀內容。不客氣地說,沒有網絡文學,圖書公司為大眾提供的閱讀服務是不完整的。
2017年,壹直只賣出版書籍的Kindle及時調整策略,米谷推出網絡版Kindle,可見網絡版也是大勢所趨。遺憾的是,當當網直到現在也壹直沒有合適的平臺承接網文。
推手三:電商巨頭
2010年,當時名為JD.COM商城的JD.COM進入圖書市場。到2017年,易觀發布的《中國B2C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7》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國B2C市場出版物交易額為68.4億元,同比增長22.4%,其中京東。COM的市場份額為36.2%,超過當當網35.1%的市場份額。
當然,我們無法通過壹個數據機構的統計來判斷誰是第壹,但是JD.COM和當當在圖書銷量上的位置應該是比較接近的。問題是圖書銷售只是JD.COM的壹小部分,但卻是當當網的核心業務。這就涉及到壹個問題,綜合電商和單品類電商誰更有優勢?當然,當當不是單壹品類的電商平臺,但畢竟給消費者的印象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的。
另壹方面,2012年,天貓宣布天貓書店於6月14日正式上線,開啟了天貓線上圖書銷售之旅。到2018年初,天貓自己的數據顯示,天貓已經以350億元的市場規模占據半壁江山...而且天貓圖書還宣布與傳統書店壹起布局新零售,打造智慧書店和24小時無人書店,閱讀+AI+新零售,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想象空間。
更有意思的是,天貓的報告顯示,自2012正式入駐天貓以來,當當網連續多年蟬聯天貓圖書銷量冠軍。同時,在天貓的“百社最佳圖書”計劃中,當當天貓旗艦店僅創造了大冰系列小說的百萬銷量。從這種說法來看,最大的圖書銷售平臺可能是天貓,JD.COM可能也有機會,但當當肯定沒有機會。
事實上,在兩大電商巨頭的夾擊下,在618和11的反復轟炸下,當當網和大多數中型電商平臺壹樣,已經無力回天。
錯過了數字閱讀的普及,也沒能趕上網絡文學的大潮。同時,在電子商務領域,遭遇了JD.COM和阿裏兩級爭霸的格局,當當的想象力確實有限。
“江山代有才人出,百年來壹路領先。”或許此時考慮退出,對創始人和當當網的未來發展都是壹個不錯的選擇。2018年,文化消費快速崛起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當當和新都的結合可能會帶來新的機會。
對於很多當當的老用戶來說,無論如何都不會忘記收到當當快遞,聞到壹本新書的墨香時那種滿足感。那是可儲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