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人所能及的神聖——《靈魂只能獨行》讀後隨筆 2021第5本

人所能及的神聖——《靈魂只能獨行》讀後隨筆 2021第5本

? 《靈魂只能獨行》是周國平老師的壹本隨筆錄,它不是以專業的語言來介紹哲學,而是以壹種隨筆的形式記錄作者平時對生活的思考,對靈魂的思考,所以這也打破了外行人接觸哲學的門檻。

? 總有人說:男讀王小波,女讀周國平。

是啊,幾年前,我曾認真讀過周國平的《人生哲思錄》、《仰望思想的星空》,受益很大,***鳴很多,特別讀到精彩處,往往情不自禁地要說: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說的,有時候真是難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沈睡的感受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

? 近日讀了這本《靈魂只能獨行》又帶給我相似的閱讀體驗, 讀完此書,現將個人感受整理如下:

1、獨行的靈魂如秋風般蕭瑟。

本書中,周國平老師的文字更加平靜。這種平靜會令人產生壹種秋風蕭瑟之感,仿佛壹切變得過於通透。如書的題目壹般,書中闡釋靈魂為什麽註定獨行。因為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靈魂歸屬,我們無法與人攜手走向人生的同壹終點。我們無法苛求他人壹直與妳壹路同行。有時,妳會感到無法承受的孤獨感,仿佛這世界上只有妳壹人。妳希望他人的慰藉,希望重新回到人群中,暫時忘卻內心真實的孤獨,但這只是揚湯止沸般的徒勞,我們應先學會與自己“相處”,學會與自我對話。壹杯茶、壹本書、在靜謐中進行思索,這些都有利於與真實的自我進行聯結。我們主動或被動的接受著發生的壹切,想和周圍建立並維持聯系,吃飯、逛街、看電影、逛公園等都需要有人陪,但是當夜深人靜壹人獨處的時候,才發現最懂自己的是自己。 孤獨,雖是蕭瑟,亦是壹個人內心整合的過程,能讓自己清醒的看世界,也能讓自己理性的看自己。

2、此心安處是吾鄉

每個人的靈魂都是孤獨的,我們才這麽渴望於現實的溫暖。愛不能消除這種孤獨,卻可以取暖。即便明知愛就像小女孩手中的火柴,依然願意為了那點微薄的溫暖,孤註壹擲,只因我們都孤獨得太久。世間最動人的愛僅是壹顆獨行的靈魂與另壹顆獨行的靈魂之間的最深切的呼喚和應答。“ 我們在黑暗中並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無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壹個聖地,因為我們無法向別人甚至向自己說清心中的聖地究竟是怎樣的。然而,同樣的朝聖熱情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著同壹個聖地。作為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於此了。 ”而既然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 所以每個人都沒有權利讓迫使別人去了解和理解妳,更不可能輕易做到心有靈犀。知己,也不過是撫平妳那些看得見的傷口,真正被撒了鹽痛到麻木的地方還需要自己來進行療傷。這正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

3、步履匆匆行走世間,即使徹悟生死,亦別丟了真性情。

? 他說:“人在年輕時多半是富於理想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就容易變得越來越實際”。行走世間,為生存所迫,為了學業,前途,事業,家庭,婚姻,責任感,我們有很多實際的需求和奮鬥的目標。但是,走得越快,越容易忽略路邊的風景,我們的心靈已經疲憊,但是卻渾然不覺,依舊沿著套路向前。在這個追求速度,追求效率的世界,我們習慣了步履匆匆,習慣了快節奏,但是卻忘記了停下來讓心靈休息回望壹下,心靈持續幹涸得不到潤澤。

? 每個人壹生中,都曾經有過壹個依照真性情生活的時代,那便是童年。孩子是天真爛漫,不肯拘束自己的。他活著整個兒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利害和規矩暫時還都不在他眼裏。隨著年齡增長,染世漸深,俗慮和束縛愈來愈多,原本純真的孩子才被改造成了俗物。隨著童年的消逝,倘若沒有壹種成年人的智慧及時來補救,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失掉童心。凡童心不滅的人,必定對人生有著相當的徹悟。所謂徹悟,就是要把生死看的明白。壹個人如果真正想明白了生之必死的道理,他就不會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到頭來壹場空的虛名浮利了。他會覺得,把有限的生命耗費在這些事情上,犧牲了對生命本身的享受,實在是很愚蠢的。人生有許多出於自然的享受,例如愛情、友誼、欣賞大自然、藝術創造等等,其快樂遠非虛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們也並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條件。在明白了這些道理以後,他就會和世俗的競爭拉開距離,借此為保存他的真性情贏得了適當的空間。而壹個人只要依照真性情生活,就自然會努力去享受生命本身的種種快樂。

4、人的動物性和神性

文中講了人的動物性和神性,自古以來,對於那些渴望超凡脫俗的人來說肉體始終是個麻煩,這個肉體活著時要受欲望的折磨,而最後的結局又必是死亡,神是沒有肉體的,所以神不會痛苦,也不會死亡。肉體似乎是人的動物性的根源,它決定人不能擺脫動物的地位,達到神的境界,所以,世界各種宗教都主張實行苦行主義,用煩瑣的戒律來限制和禁絕肉體的欲望,以摧毀肉體固有的動物性本能。人之為人,就在於他身上既有動物性,又有神性。人身上的神性不是滅絕了動物性而產生的,而是由動物性升華而來的。這是人所能及的神聖與超越,所謂人性,也是動物性升華而來的,我不相信世上有毫無動物性的神人。

? 壹個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相信神聖的人有所敬畏。我們當然不能、也不該否認肉身生活的必要,作為肉身的人,人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唯有作為靈魂的人,由於內心世界的巨大差異,人才分出了高貴和平庸,乃至高貴和卑鄙。

? 在現代哲學家中,羅素是個精神出奇地健全平衡的人。他說“我愛我的妻子,可是我知道,世上並無命定的姻緣,任何壹個男人與任何壹個女人的結合都是偶然的。如果機遇改變,我就會與另壹個女人結合,我的妻子就會與另壹個男人結合,我們各人都會有完全不同的人生故事。既然婚姻是這麽偶然的壹種東西,那麽,受婚姻的束縛到底有什麽道理?”羅素的話戳中了現實生活中的離婚率和婚外情的存在。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間有任何神聖價值,百無禁忌,為所欲為,這樣的人就與禽獸無異了。

5、人能所及的神聖。

? 有著純正追求的歲月的確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我總認為,人不管多大歲數,都該是富有理想的,而在生存的壓力和利益的誘惑下,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註自己的內心世界。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實際,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壹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壹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雖半百將至,我暗暗慶幸自己在事業上初心不改,仍然保持著純正的追求,沒有走上這條可悲的路。

? 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壹過。哲學家是壹種分身有術的人,他的精神性自我已經能夠自由的離開肉身,靜觀和俯視塵世的壹切。 ? 我多麽希望可以學著像周國平壹樣,在壹個安靜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熱鬧,去看熱鬧背後的無限廣袤的世界。

用周國平壹句話作為結束語吧:我自認為我是天下思想第壹,而在現實中我是如此落魄。我有幸生而為人,卻不幸心有哲思,難免有些許的哀傷,但我不會忘記追求人所能及的神聖。

2021.4.12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