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是壹種肉眼無法察覺的細小生物,廣泛的存在於自然界中,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壹。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壹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細菌最早是被荷蘭人列文虎克(AntonievanLeeuwemhoek,1632-1723)在壹位從未刷過牙的老人牙垢上發現的,但那時的人們認為細菌是自然產生的。直到後來,巴斯德用鵝頸瓶實驗指出,細菌是由空氣中已有細菌產生的,而不是自行產生,並發明了“巴氏消毒法”,被後人譽為“微生物之父”。
/iknow-pic.cdn.bcebos.com/d4628535e5dde711481bd26baaefce1b9c166166"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4628535e5dde711481bd26baaefce1b9c16616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d4628535e5dde711481bd26baaefce1b9c166166"/>
擴展資料
細菌對於人類的利和弊
細菌對環境,人類和動物既有用處又有危害。壹些細菌成為病原體,導致了破傷風、傷寒、肺炎、梅毒、霍亂和肺結核。在植物中,細菌導致葉斑病、火疫病和萎蔫。感染方式包括接觸、空氣傳播、食物、水和帶菌微生物。病原體可以用抗菌素處理,抗菌素分為殺菌型和抑菌型。
細菌通常與酵母菌及其他種類的真菌壹起用於_酵食物,例如在醋的傳統制造過程中,就是利用空氣中的醋酸菌(Acetobacter)使酒轉變成醋。其他利用細菌制造的食品還有奶酪、泡菜、醬油、醋、酒、優格等。細菌也能夠分泌多種抗生素,例如鏈黴素即是由鏈黴菌(Steptomyces)所分泌的。
細菌能降解多種有機化合物的能力也常被用來清除汙染,稱做生物復育(bioremediation)。舉例來說,科學家利用嗜甲烷菌(methanotroph)來分解美國佐治亞州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汙染。
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奶酪及優格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有也著廣泛的運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