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與西歐國家雙贏的先例,中國推行壹帶壹路將提升境外直接投資,開辟海外市場,擴大產品出口,消化過剩產能,破除貿易壁壘,符合中國長遠利益的全球貿易及貨幣體系。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成為對全亞洲的資本輸出平臺,具有資本優勢和產業比較優勢的中國,將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2014 年10月24 日,中國為首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為中國向全亞洲進行資本輸出的戰略性平臺。建立國際間投資銀行是中國學習當年的美國,通過供應商融資的模式,壹方面可以提高自身外匯資產的收益率,另壹方面,通過給新興市場提供資金拉動其增長,從而帶動自身過剩產能的消化,成為了“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現實基礎。
人民幣國際化將助推中國走出去戰略。人民幣的國際化將作為貨幣發行保證金的外匯儲備釋放出來,成為可以動用的壹種戰略性資產,成為中國實行資本輸出戰略的重要保障。
“壹帶壹路”是中國資本輸出計劃的戰略載體。(1)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時具備能源和地緣安全意義(2)“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是中國連接世界的新型貿易之路。
主要影響如下:
1、可以使我們的外匯確實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從直接的經濟效益講不壹定很理想,或者不能導致短期(經濟)回升,但經濟社會建設的綜合力可能無法估量。使我們擺脫了產能過剩問題。
2、很多產能在國內根本沒市場,但到那個地方恰恰有市場。培養了壹個消費市場,世界經濟競爭很重要的是掌控市場,掌控產業鏈,產業鏈與市場有很密切的關系。能主動性的讓人民幣“走出去”。如果金融能帶動走出去,進行培育市場,企業“走出去”就容易得多了。
3、從長遠考慮,能讓我們贏得更龐大的市場,培育更多互信互利的市場,就會減少很多外貿摩擦。
在APEC會議和壹帶壹路規劃的雙重推動下,“壹帶壹路”相關產業和企業,支持相關規劃項目將落地,相關項目也將壹壹兌現。亞太區域基礎設施投資將迎來新壹輪增長。據機構測算,亞太區域未來10年間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潛在空間巨大。國內工程機械等設備企業,迎來拓展海外市場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也有利於緩解國內產能過剩局面。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具有紮實的現實基礎。壹方面是中國有過剩產能和過剩外匯資產,另壹方面是新興市場國家(EME)和欠發達國家(LDC)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欠缺,發達國家由於自身陷入主權債務的泥潭無法拉動全球增長,於是,中國利用積累的外匯儲備作為拉動全球增長的資本金,同時通過資本輸出帶動消化過剩產能,成為了壹個壹石雙鳥的戰略。而近期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設立等為標誌,中國資本輸出戰略越發清晰,“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已經能夠看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