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Sinead O'Connor在現場怎麽了

Sinead O'Connor在現場怎麽了

光頭女歌手 Sinead O'Connor

Sinead O'Connor屬於90年代最有特色以及最有爭議的Pop巨星。在這整整十年中,這些極富影響力的女子的表演在電視廣播中十分流行。坦白的說,她們的光頭,憤怒的表情以及奇裝異服都和傳統觀點裏邊對女性和性的看法大相徑庭。O'Connor堅持不懈的改變著婦女在搖滾中的傳統形象,聲稱自己不是作為性感明星而是作為嚴肅的藝術家存在的,她們發起的這項運動波及甚廣,從Liz Phair到Courtney Love再到Alanis Morissette。

O'Connor1966年12月8日出生於愛爾蘭的都柏林。她的童年十分坎坷:八歲時父母離異,後來她抱怨說1985年死於車禍母親的母親當時常常虐待她。在被天主教學校開除後,O'Connor因為入店行竊而被送往感化院。15歲她在壹次婚禮上演唱Babra Streisand的“Evergreen”時被愛爾蘭In Tua Nua樂隊的鼓手Paul Byrne慧眼識珠,在與In Tua Nua合作了第壹首作品“Take My Hand”之後,O'Connor搬出了寄宿學校以便傾力於自己的音樂生涯,開始她在附近的咖啡館表演,稍後她在都柏林大學學習聲樂和鋼琴演奏。

1985年O'Connor與Ensign簽約,定居倫敦。然後她發行了自己的首張電影“The Captive”音軌,與U2的吉它手合作的“the Edge”。在被評論認為她的首張唱片過於凱爾特化後,她自己擔任出品人,著手重新灌制專輯“獅子與眼睛蛇”,取材於聖歌的91章,與電臺單曲“Mandinka”和“Troy”並稱1987年最受好評的作品。幾乎從她出道開始,O'Connor就成為了媒體中的爭議人物。在這張唱片發行後,她開始為四處引發騷亂的愛爾蘭***和軍辯護,甚至開始與壹直以來支持她的U2交惡,稱他們的作品“誇大其詞”。

O'Connor在1990年推出躍居榜首的I Do Not Want What I Haven't Got之前基本上還保持著正統形象,這部作品是因為她和鼓手John Reynolds離婚這壹痛心事件的升華。因為原名Prince的單曲“Nothing Compare 2 U”,這張專輯奠定了她巨星的位置。就在她壹直因對政治問題直言不諱而大受媒體抨擊的時候,小報記者也對她和黑人歌手Hugh Harris的羅曼史緊追不舍。在美國,O'Connor也因拒絕“The Star Spangled Banner”在她之前表演而受到奚落,從Frank Sinatra那兒的待遇並不比公眾更好,他威脅要“踢她的股”。她還因拒絕出席Saturday Night Live的表演因為客座主持Andrew Dice Clay是壹個厭惡女性的人。她甚至四次拒絕了葛萊美大獎的提名。1992年的她的第三張專輯“Am I Not Your Girl”銷量極差,然而關於詞張專輯優缺點的任何評論都變得沒有意義:當她終於在Saturday Night Live節目中出現的時候,她中斷了表演,撕碎了教皇保羅二世的照片!這件事使得她的事業遭受到了出道以來最大的挫折。

事件發生後兩周,當她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的Bob Dylan演唱會上客串表演時,在觀眾的噓聲下被迫下臺。

這時不斷有消息說O'Connor將要從歌壇引退,後來澄清了謠傳,她只是重返都柏林學習歌劇。數年內她保持低調。有人說她飽受神經失常的折磨,並有自殺傾向。1994年,O'Connor攜新作Univeral Mother重返流行樂壇,盡管好評如潮,她還是沒有能夠重新回復超級巨星的地位,第二年她宣布不再對媒體發表意見,1997年她推出了唱片Gospel Oak,2000年中,她發行大碟Faith and Courage,這是她整整六年積澱的結果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