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烏梅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禁忌

烏梅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禁忌

烏梅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禁忌

 烏梅中含鉀多而含鈉較少,因此,需要長期服用排鉀性利尿藥者宜食之;梅子中含有茶酸能促進腸蠕動,因此便秘之人宜食之。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烏梅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禁忌的知識,歡迎閱讀。

 烏梅的功效與作用:

 斂肺,澀腸,生津,安蛔。

 主治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

 烏梅的炮制方法:

 1、烏梅肉:取凈烏梅,水潤使軟或蒸軟,去核。

 2、烏梅炭:取凈烏梅,照炒炭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包括炒黃、炒焦和炒炭三種操作工藝。)炒至皮肉鼓起。本品形如烏梅,皮肉鼓起,表面焦黑色。味酸略有苦味。

 烏梅的食用禁忌:

 不宜多食久食。

 烏梅的相關配伍:

 1、治久咳不已:烏梅肉(微炒)、禦米殼(去筋膜,蜜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睡時蜜湯調下。(《本草綱目》)

 2、治小兒頭瘡,積年不瘥:烏梅肉,燒灰細研,以生油調塗之。(《聖惠方》)

 3、治傷寒蛔厥及久痢: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幹姜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六兩(炮,去皮),蜀椒四兩(出汗),桂枝(去皮)六兩,人參六兩,黃柏六兩。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壹宿,去核,蒸之五鬥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傷寒論》烏梅丸)

 4、治咽喉腫痛:烏梅30g,雙花60g,雄黃12g。為末,蜜丸,每丸3g。每次含化1丸,徐徐咽下,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烏梅的鑒別方法:

 (壹)、性狀鑒別

 藥材性狀呈類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5~3cm,表面烏黑色或棕黑色,皺縮不平,基部有圓形果梗痕。果核堅硬,橢圓形,棕黃色,表面有凹點;種子扁卵形,淡黃色。氣微,味極酸。

 (二)、藥性鑒別

 1、烏梅:長於生津止渴,斂肺止咳。

 2、烏梅炭:長於收斂止血,常用於便血、尿血、崩漏下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