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吳起、李勣、秦瓊、於禁等。
1、孫武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占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
2、吳起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衛國左氏(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壹說菏澤市定陶區)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吳起壹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後因變法得罪貴族,遭其殺害。有《吳子兵法》傳世。
唐肅宗時,吳起位列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被追尊為廣宗伯,為武廟七十二將之壹。
3、李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壹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
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壹。他出將入相,功勛卓著,被朝廷倚為幹城,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壹。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
總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謚號“貞武”,陪葬昭陵。後配享高宗廟庭。
4、秦瓊
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初為隋將,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
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軍領袖李密,瓦崗敗亡後轉投王世充,因見王世充為人奸詐,與程咬金等人壹起投奔李唐。
投唐後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壹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勇將,但也因此渾身是傷。唐統壹後,秦瓊久病纏身,於貞觀十二年(638)病逝。
生前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死後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謚曰“壯”。貞觀十七年被列入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5、於禁
於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泰安南)人。原為鮑信部將,鮑信戰死後被王朗引薦給曹操,之後便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了許多戰功。
因為敢於攻擊不守軍紀的青州兵,且為了維護軍法不惜殺掉自己的故友,被曹操稱贊勝過古代名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於禁奉命救援樊城,卻遭遇了漢水泛溢。關羽乘大船攻之。於禁全軍覆沒,投降後被監押在南郡。
而後關羽被呂蒙擊敗,於禁流落至東吳,孫權向魏國稱藩後,將於禁送還魏國。雖然魏文帝曹丕表面安慰於禁,卻暗裏讓人作壁畫羞辱於禁,於禁因此慚恚而死,被惡謚為厲候。
於禁帶軍嚴肅莊重,戰鬥中所繳獲的財物從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麾下外姓將領中唯壹壹個假節鉞的人。但同時於禁常以軍法處理下屬,不得士卒歡心。後世將於禁與張遼、徐晃等合稱為“五子良將”。
百度百科——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