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什麽是增距鏡

什麽是增距鏡

 導語:隨著數碼科技的發展,數碼已經融入了我們之中。距鏡又稱望遠轉換鏡或焦距增長器,它是壹類比較特殊的光學器件,由多片光學鏡片組成,其作用是增長原有鏡頭的焦距。由於增距鏡是壹個呈凹透鏡作用的光學系統,所以不能單獨成像的,要與呈凸透鏡作用的常規鏡頭壹起使用才能得出清晰的物像。

什麽是增距鏡

 增距鏡的倍率有多種。常見的有2倍(俗稱增倍鏡)、1.7倍、1.4倍和1.6倍,也有少數是3倍的。鏡片數壹般為四至七片不等。增距鏡壹邊是卡口,與鏡頭的卡口壹樣,用於連接到照相機機身上;另壹邊是卡環,與單反機機身上的卡環壹樣,用於連接鏡頭。使用時,先將單反機上的鏡頭卸下來,將增距鏡接在機身上,然後再將鏡頭接在增距鏡上,即增距鏡在機身與鏡頭之間。

 不同倍率的增距鏡可以將原鏡頭的焦距擴展至不同的範圍。如壹只2倍的增距鏡可將50mm的標準鏡頭變成100mm的中焦鏡頭;而1.4倍的只能將它變成70mm的鏡頭。但是增距鏡只能用於50mm以上的鏡頭,如果與廣角鏡頭合用時,可能會出現遮角現象。

 接上增距鏡後,原鏡頭上的壹些參數是不會改變的,如最短聚焦距離。如果原鏡頭的最短聚焦距離為 0.5米,加上增距鏡後仍是 0.5米,由於焦距增長,所以可以得到更大的影像。

 增距鏡有壹個主要的缺點:在加入了增距鏡後,焦距增長了的組合鏡頭最大有效光圈減小了。所減小的規律是將增距鏡的倍率乘以原鏡頭的最大光圈系數,即得出組合鏡頭的最大光圈系數。如壹支70~210/4-5.6的變焦鏡頭,加入2倍的增距鏡後,其組合鏡頭為140~420/8-11的長焦鏡頭;若用1.4倍的增距鏡,則變成98~294/5.6-7.8 的變焦鏡頭。增長的規律是將增距鏡倍率乘以原鏡頭的焦距,即得出最終的組合焦距。

 由於這壹缺點,在使用時要註意。若照相機有內測光系統的,照相機會自動補償因光圈減小而損失的曝光量;若沒有內測光系統,使用時要手動加以補償。對於聚焦屏有裂像的單反機,由於最大有效光圈縮小,透光量減少,在取景時,有時會出現裂像壹半是黑的情況,不利於聚焦。

 加入增距鏡後,組合鏡頭的光學質量要比原鏡頭有所降低,如分辨率降低和反差減少。無論增距鏡做得多好,其光學質量肯定要比原鏡頭差得多。壹般宜采用較小的光圈,以提高影像的質量。

 盡管如此,增距鏡還是壹種便宜的長焦鏡頭代用品,對於壹般的攝影愛好者來說,所損失的光學質量是不重要的,只要不將照片放得很大,用肉眼是比較難分辨出差別的。但增距鏡的價格就要便宜多了。例如某壹用戶原有壹支300/4.5的.鏡頭,若購買壹支600mm的鏡頭,其代價是很慘重的;所以購買增距鏡對於業余攝影愛好者來說是很劃算的,甚至連壹些專業攝影師也采用增距鏡來進行工作。

 Pentax和Nikon分別生產了壹只AF 1.7X和1.6X(TC-16A)的增距鏡,可將手動聚焦鏡頭轉換成AF鏡頭。使用時,將原手動聚焦鏡頭的調焦環調至無窮遠處,自動聚焦時,手動聚焦鏡頭內的光學元件是不動的,所有調焦的工作全由增距鏡內的可移動光學元件來完成,從而達到自動聚焦的目的。由於Pentax和Nikon的AF卡口與原有MF卡口兼容,自然也能將手動聚焦的增距鏡用於其AF單反機上,但這已經不能算是AF增距鏡了。

 由於照相機原廠家生產的增距鏡數量少、使用面不廣和價格高,給鏡頭獨立生產廠家提供了生產的空檔。目前生產了AF增距鏡的廠家有:肯高、騰龍、適馬、威達等。

 AF增距鏡除了具有壹般增距鏡同樣的缺點外,還存在著組合鏡頭能否繼續自動聚焦的問題。AF單反機是屬相位檢測型的,在低照度情況下,AF系統是不能正常工作的。加了增距鏡之後,由於最大有效光圈變小,通過組合鏡頭到達AF檢測模塊的光線相對要減弱,當光圈較小時,AF檢測模塊根本不能測量出被攝物的反差。所以在使用增距鏡時要註意原鏡頭的最大光圈。照相機原廠家生產的AF增距鏡與指定鏡頭相配合使用時,自然是能夠自動聚焦的,但對於鏡頭獨立生產廠家的產品就不壹定了,在選購時要謹慎,先試壹下能否自動聚焦。壹般這類增距鏡與原鏡頭組合時,最終的最大光圈大於f/8時(即對於2.0X的增距鏡,可以與f/4的鏡頭壹起使用),仍是能夠自動聚焦的。但用於如 70~210/4-5.6這類最大光圈會隨焦距變化的變焦鏡頭時,往往是不能自動聚焦的。

 對於不可更換鏡頭的相機,有專用的鏡前增距鏡,使用時擰在鏡頭前端,如理光MIRAI的TC200M和奧林巴斯IS-1000的A-200等,可以將原來的135mm焦距擴展至200mm。

 由於AF增距鏡和AF鏡頭內部都有集成電路芯片,在連接順序上要加以註意,若使用不當,有可能會使相機功能的失常,產生紊亂。正確的方法是先將增距鏡裝在鏡頭上,再將組合鏡頭裝上相機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