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壹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叫墨子號。
墨子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該衛星首次實現了地球與地面站之間的量子態遠程傳輸。它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將有助於實現國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術水平跨越式提升。
墨子號衛星工程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簡稱“空間中心”)抓總負責,該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壹,其主要科學目標是借助衛星平臺,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絡實驗。
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
歷史背景
1935年,愛因斯坦在對量子糾纏的評論稱“鬼魅般的超距作用”。量子力學認為,兩個處於量子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隔多遠,改變其中壹個粒子的狀態,另壹個粒子的狀態就會馬上隨之改變。
該種狀態之間的關聯不需經典物理學中的力場或電場,其關聯速度也可認為超過光速,被稱為量子非定域性。愛因斯坦作為經典物理學的代表人物,對此表示懷疑,覺得這要能成立簡直是見鬼了。
自20世紀30年代近百余年來,量子力學的許多理論不斷得到實驗結果支持,催生了原子彈、激光、核磁***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重大發明,改變了整個世界,被認為是“第壹次量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