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當中誰都會遇到困難,在別人有了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困難當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盡力做到雪中送炭,樂善好施,扶危濟困,不圖回報,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有人說,?人,可以常幫助別人,但不能讓被幫的人覺得理所應當?,這句話說的很客觀,正確。
壹、為什麽要幫助別人
助人為樂,樂善好施,扶危濟困,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自己能力許可的範圍內,盡量給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但近些年,有個別無良之人,別人幫他,他卻要故意碰瓷,讓許多好心人不敢伸出援手,讓壹些助人為樂的人寒心,擾亂了社會的風氣。不過這種人畢竟是少數,社會的正能量會讓他們逐漸沒有立足之地。
二、怎樣幫助別人
1、幫助別人要恰到好處,過猶不及。
古語說,?壹碗米養個恩人,壹鬥米養個仇人?,壹個人在饑寒交迫的時候給他壹碗米,解決了他的生存問題,他會很感激。妳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最後他甚至會覺得妳給他的太少,憑什麽妳那麽多米才給他幾碗呢?不但不知道感激,反而滋生仇視妳的心理。
幫助太多,容易讓對方產生依賴心理,壹旦停止幫助,他就會覺得妳做的不好,認為妳幫他是理所應當的。大家可能還記得孫儷曾經資助過壹個學生考上大學,結果反被資助的人所傷害,這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
2、心甘情願的去幫助別人,不要老想著別人應該對妳知恩圖報,感恩戴德。
主動幫助別人,是壹種善行,不要考慮付出就壹定有回報。如果對方沒有回報,妳覺得對方就是壹個忘恩負義之人,覺得應該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本來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自己、方便別人的事,如果妳有這種想法,妳肯定不快樂,所以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要少計較,多行動。
3、如果妳幫助了別人,對方要給妳回報,妳應該欣然接受。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子貢贖人以後不接受獎金,他本身的行為很高尚,但讓以後其他贖魯國人的人怎麽辦呢?獎金是接受還是不接受呢?普通人有多少誰能做到像子貢這麽高尚呢?
子路救人以後,欣然接受了對方感謝的牛,這樣讓老百姓覺得做了好事會有好報,自然會帶動更多的人做好事,可見有時做好事可以改變風俗,教導百姓。
因此,當妳幫助了別人,別人誠心誠意要回報妳的時候,妳還是應該接受對方的感謝,這樣既讓對方心安,同時也可以帶動更多的人去做好事。免得讓接受幫助的人感覺到有心理負擔,感覺自己欠別人的太多。
4、幫助別人,提供方法思路非常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不管是幫助壹個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還是幫助壹個學生的學習,交給他們方法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