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壹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壹部文人長篇小說,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壹。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介紹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小說中是壹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但小說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了他作為壹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於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
劉備
漢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漢族,字玄德,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托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後世眾多文藝作品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漢昭烈廟為之紀念。
孫權
字仲謀。其兄孫策遇害後,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壹方諸侯。作者羅貫中通過壹系列生動的事例,給讀者塑造出壹位外表獨特、膽識過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
《三國演義》作者介紹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並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鬥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三國誌通俗演義》、《隋唐誌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誌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