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IBM硬件重回聚光燈下 IBM硬件

IBM硬件重回聚光燈下 IBM硬件

IBM的信息架構策略立足於存儲。2009年9月,IBM在智慧信息架構高峰論壇上發布了信息架構五大新技術,顯示了以存儲為核心的數據中心正向整合與簡易的兩大方向邁進,其最終目標是綠色。

IBM硬件再壹次回到聚光燈下。

自1993年IBM開始向軟件與服務轉型之後,IBM的硬件業務就壹直波瀾不驚,直至2008年IBM宣布信息架構(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策略,再到2009年9月的智慧信息架構,漣漪漸成洪流。如果說IBM信息架構策略的重點是對數據中心進行整合,那麽智慧信息架構則是在進壹步整合的基礎上,加強自動化管理,達到簡易的目標。

以存儲為核心

IBM壹系列動作的驅動力是數據宇宙的爆發。2009年5月,IDC發布《經濟緊縮,數字宇宙膨脹》的報告,聲稱目前全世界的數字內容約為4870億GB,其運營成本約為12萬億美元。如果將這些數據內容印刷並裝訂成冊,其高度比地球到冥王星的距離多9倍;如果將數字內容的生成速度折算成書冊的加厚速度,其速度比美國宇航局速度最快的航天飛機還要快。

存儲不再是單壹的存取設備,而是為上層信息的使用提供壹個很好的支撐。信息量的快速增長使得有價值信息的檢索成為難題。過去單純的信息存儲已經不再是企業最迫切的需求。另壹方面,信息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如何清除垃圾信息以釋放更多的存儲空間迫在眉睫。數十年來沿用的客戶端/服務器模式正在轉變為***享的網絡式架構。數據中心從以計算能力為核心轉變為以信息價值為核心。服務器、存儲、安全以及網絡等單壹產品市場的爭奪,逐步演變為以整體數據中心為核心的全面型解決方案的競爭,其中存儲是關鍵。從SAN、NAS等網絡存儲開始,到存儲虛擬化、自動精簡配置、重復數據刪除、分級存儲、快照與持續數據保護,再到虛擬磁帶庫、容災等,存儲成為新的發展核心。

企業的采購策略也在發生變化。過去,企業在考慮存儲時,總是想著要購買多少 TB 的容量。如今,企業在構建信息存儲架構時,除了考慮存儲的容量,更重視如何讓存儲適應業務和應用的需要。核心的銀行業務系統、電信計費營業系統、企業 ERP 系統、業務智能系統、流媒體系統、歷史信息查詢系統等不同的業務和應用可以采用不同的存儲技術手段,如 OLTP 型數據庫、數據歸檔、歷史信息存儲等。

整合大勢

數據中心的整合是大勢所趨。整合可以消除冗余,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整合的內容包括硬件與硬件的整合、硬件與軟件的整合、硬件與服務的整合。

近年來,IBM通過技術研發、收購以及OEM等方式不斷加強服務器、存儲和網絡三大產品線。2007年和2008年,IBM 收購了8家提供存儲解決方案的公司。2009年,IBM推出DS5020,進壹步完善了中低端存儲產品線。2009年8月,IBM發布了VMControl虛擬化管理軟件,具備了對主機、Power服務器、x86服務器進行虛擬化統壹管理的能力。

10年之後重回網絡市場是IBM在數據中心整合方面最重要的戰略舉措。2009年7月,IBM宣布與瞻博網絡(Juniper)和博科(Brocade)達成代工合作協議,貼牌銷售這兩家公司生產的交換機和路由器產品,使其成為IBM公司系列產品中的壹部分。IBM系統與科技事業部大中華區系統存儲部總經理侯渺對媒體表示:“在當前復雜的企業環境中,很多數據中心的網絡實際上已經跟服務器和存儲緊密結合在壹起。因此,企業迫切需要壹體化的構架。”IBM這次貼牌生產的網絡產品只能滿足網絡層與傳輸層協議的需要,如果想及時響應業務變化,還要實現動態架構,即滿足網絡七層協議的需要。因此,像F5、Bluecoat這些專註於應用交付的廠商,很可能是IBM的下壹個收購或合作的對象。

作為網絡業的巨頭,思科進入服務器領域被看作是對IBM的挑戰。但事實上,IBM並沒有擺出壹種競爭的姿態,而是繼續加強與思科的合作,並將於2009年9月轉售思科最新款光纖以太網存儲交換機。這些看似反常的舉動正好反映出數據中心的整合大勢。各廠商不再是爭奪壹城壹池,而是要在整個數據中心的層面上分個高低。從這個角度看,不管是網絡廠商、存儲廠商還是安全廠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廠商都開始向其他領域延伸,相互之間形成交集,並最終形成妳中有我、我中有妳的格局。

如果說在硬件的整合上,各方還處於鏖戰狀態,那麽在硬件與軟件服務的整合上,IBM已經壹騎當先。IBM的這種領先優勢主要得益於16年前郭士納下的壹個賭註:未來,顧客將更看重那些能夠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即能夠將各種供應商提供的電腦零部件進行整合的技術方案,以及能將技術整合到壹個企業流程中的公司。芯片速度、軟件版本、專有系統以及其他類似的東西都會消亡。信息技術產業將變成以服務為主導的產業,而不是以技術為主導的產業。

郭士納種下的種子結出了甜瓜。2009年9月9日,IBM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壹份文件顯示,IBM軟件和服務的稅前利潤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從2002年的7.2%增長到2008年的16.1%。200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IBM總營收達到233億美元,同比下降13%,但凈利潤為31億美元,同比增長12%。

IBM新成立了高可用和容災方案整合中心。據IBM首席發明家及首席存儲架構師Vincent Hsu介紹,與IBM之前在中國建設的用於托管業務的物理災備中心不同,高可用和容災方案整合中心是壹個虛擬的用於提供咨詢服務的中心。該中心整合了IBM全球的專家資源(包括數據中心、系統、存儲、設計等方面的專家資源),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而且可以讓這些國外的專家了解國內用戶的不同需求。該中心相當於壹個智庫。

容災系統是壹個相當復雜的信息系統,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系統軟件、應用軟件等,還涉及不同部門的合作。比如,IBM系統與科技部提供容災的基礎設施――相關的硬件產品,IBM咨詢部門幫助用戶做整個容災結構的咨詢,IBM服務部門幫助用戶做容災的實施。在IBM智慧信息架構高峰論壇上,來自全國的約400名企業技術負責人在回答什麽是其最感興趣的話題時,第壹選擇是集成的高可用容災解決方案,第二是雲存儲。

雲存儲是在雲計算概念上衍生出來的壹個新概念,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技術,將網絡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件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壹個系統。當雲計算系統運算和處理的核心是大量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時,雲計算系統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儲設備。在這種情況下,雲計算系統就轉變成為壹個雲存儲系統。雲存儲是壹個以數據存儲和管理為核心的雲計算系統。

從目前情況看,企業對數據存儲與管理的需求可能超過對數據處理即高性能計算的需求。Vincent Hsu告訴記者,美國政府要求,壹個兒童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醫療數據都要保留下來,其中包括很多非結構化的數據,比如影像資料等。面對如此龐大的數據量,企業自身的存儲系統是沒有辦法支撐的。另外,某些突發事件也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存儲量的急劇增長。比如,邁克爾?傑克遜過世的時候,與其相關的各種信息量迅速增加。這些情況都可能造成企業自身的存儲系統不堪重負。IBM雲存儲的核心是簡化。以電力供應為例,從發電到輸電、配電的過程非常復雜,但是人們用電的時候並不需要考慮這麽多,只要按下開關即可。這就是把電力當成壹種資源來使用。雲存儲也是這樣,最重要的是實現整個系統的整合,包括存儲、服務器、網絡、中間件、應用軟件以及工藝設計等,以保證系統的可用性與安全性。在IBM的雲戰略中,虛擬化技術是十分關鍵的。

簡易之道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數據中心的整合最終也要分解,不過這裏的分與三國時代的分不壹樣,它是要把復雜、龐大的系統以簡單易行的方式分解到最終用戶手上。如果說數據中心的整合是應對數據量增長的手段,那麽簡單易用則是首席信息官(CIO)永遠的追求。在IBM智慧信息架構高峰論壇上,與會的CIO表示,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存儲管理復雜度高的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IBM開出的藥方是智能化和自動化。

2008年,IBM收購了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壹家私人控股存儲技術公司XIV,傳言交易價格為3.5億美元。此項收購在2009年結出了碩果。遼寧聯通是XIV的壹個重要客戶。遼寧聯通計費中心維護部經理常強表示:“XIV創新的存儲架構可實現自調整,滿足了測試存儲空間反復配置的需要。XIV獨特的分鐘級自恢復功能幫助我們降低了風險,確保系統穩定運營。XIV的自管理特性可以大大簡化系統維護,解決了原有系統的高昂維護成本問題。XIV這壹更具智慧的存儲架構,為新壹代電信業務的上馬提供了更為高效的信息應用平臺。”

XIV能獲得用戶如此高的評價,主要得益於其獨特的設計理念。XIV是壹個基於塊的由處理器和SATA驅動器等標準組件構成的集群存儲系統。其內部由很多基於SATA磁盤的數據單元組成,每個數據單元都可以看作是壹個小型的PC機,通過標準的以太網連接起來,形成集群。數據跨所有數據單元進行存儲,容量和性能可以隨著數據單元的加入或退出而變化。從全球情況看,最重要、最關鍵的信息必須存儲在價格昂貴的壹級存儲系統上,而基於網格技術的XIV存儲系統,在保證信息瞬間可用性和可靠性的同時,減少了硬件的投資。

富有戲劇色彩的是,XIV公司的董事長不是別人,正是被很多人稱為EMC旗艦存儲陣列Symmetrix之父的Moshe Yanai。作為EMC的工程主管,Moshe Yanai曾是Symmetrix的首席架構師。

除了收購以外,IBM在自主研發上也投入不菲,智能分級存儲技術(Smart Tiering)就是其中之壹。目前,36%的數據分析都是手工完成的。但是,通過手工進行數據分析的方式已經落伍了。數據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智能分級存儲技術可通過智能算法自動將數據適時存儲到適合的媒介上,並且可以透明化地實現數據移動。混合負載的自動化管理也能起到與智能分級存儲技術相似的效果。

無論是智能分級存儲技術還是混合負載的自動化管理,其***同點是用存儲軟件做分析,看系統哪些地方有熱點,並據此進行資源的重新分布,自動地把熱點的數據遷移到其他存儲介質上,實現負載均衡。這也是隨需而變思想的具體體現。

閃存的速度是磁盤的100倍,而耗能不足磁盤的1/3。如果存儲熱點都集中在閃存上,就可以大大減輕其他介質的工作負載,整個系統的速度也會更快。這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思想。目前,IBM的壹些院士正在做固態存儲基礎科學的研究。未來,IBM計劃把閃存放到緩存上,而且不需要電池。

此外,存儲虛擬化、重復數據刪除、全性能存儲(下壹代XIV的技術)、存儲管理技術以及磁帶和磁盤的加密等,能在各個方面簡化數據中心的架構,達到易用、節能的效果。

雲中雨露

武俠小說中常見的壹個例子是,壹名頂級劍客雙手都能使劍,但敵人往往只註意到他慣用的右手,結果露出破綻,中了劍客左手的致命壹劍。

IBM的左手就是16年前郭士納下的另壹個賭註:獨立計算將讓位於網絡化計算。如果說當時是賭互聯網的普及,那麽現在或許可以理解為基於互聯網的以服務為導向的雲計算。

近些年來,IBM相繼剝離了PC、硬盤、驅動器、顯示器和打印機等硬件業務,只有服務器和存儲雷打不動。這不僅僅因為服務器和存儲業務能夠賺錢,更重要的是,它們處於數據中心的核心位置。

IBM正著手加強這兩條產品線的部署,並重回網絡市場,讓它的硬件重返聚光燈下。這壹切都說明,IBM正在為郭士納的雲計算賭註擲下籌碼。

IBM所做的壹切有關數據中心的整合與簡化都是在為雲計算的雲積累水汽。雲計算需要的是壹種更大規模的數據整合,隨後再把計算分流出來給用戶使用。這種先集中、後分布的過程必將推動新型信息架構模式的發展。至於何時下雨,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