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宋江出手大方,他究竟哪裏來的那麽多錢?

宋江出手大方,他究竟哪裏來的那麽多錢?

人在江湖浪,宋江人黑武藝稀松,憑什麽名聲在外,外號"及時雨",還不是舍得花錢買名聲,靠出手大方交朋友來的。

在柴進莊上,武松就這樣說的:跟著大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出了事情有人罩著,只需認他作大哥,無疑有天大的好處。果然宋江壹見武松認他大哥,便請客吃飯做衣服。

武松道:"我雖不曾認的宋公明,江湖上卻久聞大名。他是個及時雨:仗義疏財,扶危濟困,是個天下聞名的好漢。”(嗯,的確是個有錢大方的主)

作為縣衙小吏的宋江,明顯收入與支出不匹配。

宋公明仗義疏財,有求必應。大大小小的捐款,比如素不相識,聞名求助的閻婆惜,她爹的安葬費就給了十兩銀子,夠武大郎賣壹年炊餅了。

後討了閻氏作外室,買房置首飾頭面,雇傭人每月送她娘倆生活費。第壹次見到送飯的李逵,也給了十兩。

宋江壹出手起碼十兩銀子,分明是個愛到處撒錢的土豪,哪裏是縣級小科員手筆能行的?他不比柴大官人,皇親貴戚家底厚,可如此這般花錢,顯然不是小富能承受的開銷。

有人說鄆城縣押司宋江,出身於大戶人家,老爺子的家產在京城排不上號,但在鄆城算是大富人家。宋家莊有房有田,租給佃戶收取租稅,夠吃穿用度,贊助壹些是有可能的。而且宋代高薪時代,宋江工資高。

由此即便如此,宋江買房買車容易,但也無法實現土豪級慈善的財務自由。

何況縣衙行政人員的福利不錯,但朝廷除了給縣太爺少數在職人員發工資,不在冊的小吏有補助,無固定薪水,只給政策創收。

沈括在《夢溪筆談·官政》有關於宋代官吏"灰色收入"的記載:“天下吏人素無常祿,唯以受賂為生,往往致富者。”

朝廷對此是默許態度。正如閻婆惜那句話:“做公人的,‘那個貓兒不腥’?

所以宋江作為壹個黑白兩道通吃的押司,可是油水足的差事。

宋江和江湖人士有關系好,不過透露點公務消息,比如他私放晁天王之後,晁蓋就派劉唐送錢。劉唐代被他通風報信放跑的晁蓋致謝道:

“晁頭領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因想兄長大恩,無可報答,特使劉唐賫壹封書並黃金壹百兩相謝押司,再去謝那朱都頭。"

晁蓋壹出手就是“壹百兩金子”,如此大手筆,明顯是說以後還有求宋押司的時候。晁頭領生辰綱在手,這點錢不過小意思。

別以為晁天王給他不收完,是因這次晁蓋給得多了。宋江只拿壹條僅是“照規矩”該得的那壹份。他跟劉唐所說之詞:“等缺錢時,我便叫宋清來取。”頗值得玩味。

要不然單靠他幹巴巴的薪水,以及宋家莊那兩畝薄田根本入不敷出,還敢到處行善做義事?

而且宋江花錢結恩於草莽,在外有了名氣,勢必得其回報,便有了更多收

宋江在鄆城呼風喚雨,給落魄的江湖朋友壹筆或幾筆小錢,給窮人花點小錢做點好事,落得了仗義疏財的及時雨名聲。名人的江湖上朋友,自然會非常給他面子。

宋江離開穆氏兄弟的莊上,穆氏兄弟給了宋江壹盤金銀贊助;宋江離開清風山時,燕順、鄭天壽、王英,壹人送了宋江壹些金銀珠寶,宋江也照單全收了。

老話說人無外財不富,馬不吃夜草不肥。倘若宋江這樣的人生在今時,又是怎壹番模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