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天大樹必有根;山中之水必有其源。學校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北洋大學工學院礦冶系,成立於1895。1938年7月,國立西北工學院由北洋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私立焦作工學院遷校。礦冶工程系是西北工學院歷史悠久、規模較大的系之壹,主要由國立北洋大學工學院礦冶系和私立焦作工學院礦冶系組成。解放後,該部門改名為“采礦部”。1957年7月,西北工學院礦業系調整為交通大學,該校已從上海遷至Xi安。該系地質教研組與Xi電力學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教研組、西北農學院水文系合並,組建交通大學地質系。1958年9月,依托煤炭工業部直屬的Xi交通大學采礦系、地質系、基礎課系的部分教師和設備,成立了Xi安礦業學院。中國科學院原院長郭沫若題寫校名,中國礦業大學(原北京礦業學院)是當時煤炭系統僅有的兩所五年制本科大學。1998年8月,國務院決定將我校劃歸陜西省,實行“中央與地方* * *建設,地方管理為主”。經教育部批準,1999於2003年6月更名為“Xi科技學院”,4月更名為“西安科技大學”。
學校有6個學院和11直屬院系,以及繼續教育學院和校企合作電子信息學院;47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法學等五大學科;兩個學科有51個碩士項目;擁有博士學位的壹級學科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0個省(部)級重點學科,5個省名牌。學校有副教授審批權,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員工有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的權利。博士、碩士研究生1650余人,本科生14900人,高職學生2090人,成教學生5100人。
學校以“建設壹所多學科協調發展、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為目標,堅持“四個壹”的工作思路(即確立壹個可行的目標作為凝聚教職工的旗幟;建立良好的工作機制,激發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作為以人為本從嚴治校的基礎;建設開拓進取的領導班子,作為學校事業的火車頭,積極推進“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戰略的實施。學校始終堅持“從嚴治校、從嚴教學”的辦學方針,強化“以人為本、以質為本”的辦學理念,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遵循社會主義高等教育規律,初步構建了“三對接、三走出去”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加強理論與實踐的對接,讓師生走出書本;加強教學與科研的聯系,讓師生走出課堂;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讓師生走出校門),註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學校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在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中的作用,建立了有利於學科創新和科研創新的政策保障體系,培養了壹批優秀的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幹,在安全技術與工程、采礦工程、巖土工程、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等領域形成了相對穩定、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九五”以來,承擔並完成省(部)級以上垂直科研項目312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39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40余項。學校堅持產學研結合,依托自身學科和人才優勢,建立了科技孵化基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XK復合膠體滅火材料及設備、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配電過程自動化”等產品已投入批量生產,多項研究成果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學校始終堅持“用好現有人才、培養關鍵人才、引進急需人才、儲備未來人才”的方針,“內部穩定”與“外部引進”並重,不斷完善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用人機制;高度重視中青年教師隊伍建設,采取多種方式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大力推進學科學術團隊建設,積極構建有利於人才穩定和發揮潛力的政策環境和發展平臺,夯實留住人才的基礎;按照“相對穩定、合理流動、專兼結合、資源享受”的原則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不斷完善師資隊伍管理模式和政策體系,使師資隊伍整體實力得到加強。截至2006年6月底,共有教師94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0人,副教授313人,擁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649人。
學校以“現代化、網絡化、園林化、生態化”為理念,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和基本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占地1170畝,總建築面積54萬平方米。校園風景優美,環境優雅。藏書1.3萬余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1.77億元。擁有三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完善的教學科研設施。學校十分重視發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美國、俄羅斯、日本、波蘭、荷蘭、澳大利亞、烏克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院校和企業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我們的校友遍布世界多個國家,與國外著名大學聯合培養各類學生,不斷提高了我校在國際上的聲譽。
當太陽和月亮經過時,星星會移動。在近半個世紀的奮鬥歷程中,學校壹直秉承著西工大的“誠實勇敢”和交大的“愛國榮校,思飲水思源”。幾代西科人遵循“祖國利益高於壹切”的校訓,艱苦創業,逐步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和“基礎紮實、適應能力強、作風樸實、勇於創新”的優良校風,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4萬多名各類高級人才,他們遍布全國各地,在各個領域和戰線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畢業生成為社會棟梁。
沐浴著新世紀的春風,西安科技大學兩萬多名師生正以新姿態、新理念、新舉措積極推進各項辦學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實現綜合實力的新跨越,力爭通過約10年的努力,把西安科技大學建設成為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部門設置
基礎體育部研究生部能源管理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測量工程系社會科學系材料工程系科學系
計算機系、化學化工系、外國語言文學系、地質與環境工程系、藝術系。
電子信息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新學院
國家重點學科: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