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出賣國資”的蘇泊爾創始人、實際控制人蘇增福表示並不後悔。這到底是為什麽?那麽蘇增福為什麽要廉價出售蘇泊爾呢?
蘇增福和他的蘇泊爾經歷了哪些波折?這壹期,子牙童趣商家將為大家帶來壹個錦囊,了解蘇增福和蘇泊爾的風雨歷程。
蘇增福,1941,浙江玉環縣人。十幾歲的時候,蘇增福家境貧寒,所以非常努力,沒有辜負家人對他的厚望,去海軍服役。
艱苦的少年生活和軍旅生涯教會了蘇增福在困境中打磨自己的心智,但命運似乎總是對他不公平。
退役後,蘇增福沒有順利轉業,只好回家種田。直到年近三十,他才進入玉環縣壹家高壓鍋配件廠,成為壹名小員工。
入廠後,蘇增福依然保持著軍旅生活的艱苦作風,勤奮工作。出身農民家庭,沒有任何背景的蘇增福,十年後憑借個人努力成為了零件廠的廠長。
這本來應該是壹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蘇增福接手的零件廠當時卻面臨著經營不善的問題。
原來當時高壓鍋的市場環境不好,他們做高壓鍋配件的工廠業績自然也不好。壹向習慣自己解決問題的蘇增福,決心帶領工廠走出困境。
正所謂,蘇增福做了壹個大膽的決定:既然高壓鍋產品在市場上表現不佳,不如做讓市場滿意的高壓鍋產品。
面對這個驚人的決定,有些管理者和員工認為風險太大,但蘇增福還是力推眾籌,拿出300萬元自建高壓鍋生產線,為他的前老板雙喜高壓鍋代工。
蘇增福以腳踏實地的精神帶領工廠員工努力工作。他們生產的高壓鍋質量可靠,生產效率高。
此時也恰逢國家宣布取消雙軌制價格,使得工廠的生產成本再次降低,銷售收入提高,使得蘇增福的高壓鍋廠利潤大幅增長。
有了努力和機遇,蘇增福的高壓鍋廠很快就有了年凈利潤8000萬元,甚至比他的雇主雙喜還高幾倍。貼牌怎麽才能賺的比正品廠多?
雙喜很快因商標問題與蘇增福分道揚鑣。就這樣,蘇增福和他的工廠被雙喜趕了出來,不再讓他們代工產品。但正是這種分離,讓蘇增福下定決心要建立自己的品牌。
蘇增福想,既然貼牌高壓鍋能在市場上賣得好,那就沒有理由不賣自己品牌的高壓鍋。
蘇增福開創了它,創立了蘇泊爾。就這樣,中國第壹個民營高壓鍋品牌誕生了。
單幹之後,蘇增福需要考慮更多的事情。曾經他只需要生產高壓鍋並銷售,而現在他需要負責蘇泊爾這個品牌。
如果壹個品牌需要有競爭力,它需要比別人更好。蘇增福選擇在安全上下功夫。
小時候壹定被父母告誡過不要亂動高壓鍋。壹旦內部的高溫高壓氣體泄漏或爆炸,可能會造成人員重傷。
當時國內高壓鍋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所以蘇泊爾希望打造壹款安全的高壓鍋產品,讓消費者放心使用。
蘇泊爾在高壓鍋的防堵蓋和泄壓窗上下足了功夫,讓高壓鍋內的氣體在壓力釋放時能及時排出。蘇泊爾推出了“安全到家”的品牌訴求,很快在市場上引起強烈反響。
客戶對蘇泊爾壓力鍋的安全性非常滿意,在其他方面也對蘇泊爾的產品有了認可。蘇泊爾就這樣在中國的高壓鍋市場上揚名立萬。
進入21世紀後,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也與日俱增。蘇泊爾不再局限於高壓鍋產品的生產,各種廚具、廚房用品也從蘇泊爾的生產線上走出來,不斷充斥市場。
蘇泊爾的電磁爐、洗碗機等炊具和廚房用品開始在全國各地銷售,蘇泊爾的廚房用品開始深入中國消費者的內心。
2004年,蘇泊爾成為中國最大的廚房用品生產企業,並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經過十年的努力,蘇增福終於把蘇泊爾做大做強,成為國內知名企業。
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蘇泊爾這個品牌就像他的孩子壹樣,他為此傾註了全部心血,但誰能想到,僅僅過了兩年,蘇增福就把蘇泊爾的股份幾乎全部賣掉了。
是什麽事讓蘇增福壹下子賣掉了小時候的牌子?
2006年,蘇增福向法國seb增發4000萬股,壹年套現40億元。到2007年初,蘇增福只有0.01%的蘇泊爾股份。
蘇泊爾完全變成了壹家外企。說起原因,蘇增福只能說這實在是無奈之舉。
蘇泊爾上市後利潤沒有明顯增長,反而下降,股價也在降低,所以蘇泊爾發展暫時停滯。
蘇增福也註意到,由於資金和市場條件有限,蘇泊爾未來的發展可能會非常艱難。這時,法國seb集團向蘇泊爾伸出了橄欖枝。
給蘇泊爾提供了壹些技術支持,接了很多訂單。面對發展困境,40億元的資金,蘇增福選擇了徹底出售品牌蘇泊爾。
蘇泊爾也因此成了洋品牌,蘇增福也被扣上了“出賣國資”的帽子。蘇泊爾當時並沒有被逼到絕路,但現在它的市值正在飆升,達到689億人民幣。
但當時市場還在摸索發展,地方銀行沒有那麽多錢去支持所有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民營企業。
我們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蘇泊爾的困境,這也是為什麽蘇增福說要賣掉蘇泊爾,他並不後悔。
事實上,蘇增福並沒有完全賣掉蘇泊爾這個品牌。將廚具領域賣給法國seb集團後,創辦了蘇泊爾衛浴。
如今,蘇泊爾在衛浴產品、個人護理產品、家用電器等領域也有了輝煌的發展。雖然沒能實現當年登頂中國廚具市場的傲人成績,但對蘇泊爾來說,卻延續了它的生命力。
李嘉誠曾說:“企業要像兒子壹樣養,像豬壹樣賣。”我們不能說這句話壹定是對的或錯的。
但在面臨關鍵決策時,大膽奮進是勇敢的,勇往直前也是壹種智慧。蘇增福曾帶領零件廠的工人舉起大旗,成立蘇泊爾。
上市後,面臨經營危機時被賣掉。現在蘇泊爾並不像有些人說的是在出售國家資產。蘇泊爾的衛浴、家電行業,今天依然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
蘇增福說他不後悔。我們可以理解,不是說如果時光倒流,他還會賣蘇泊爾,而是說在決策面前,進退有度是壹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