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夏娃的時間》影評

《夏娃的時間》影評

  《夏娃的時間》影評(壹):人與人的差異性?

 《夏娃的時間》講述了人形機器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在政府阻止人與機器人過於親密的時刻,在“夏娃的時間“的店裏,機器人與人無視兩者之間的差異增進關系。

 兩個機器人,因為不必展示出機器人的標誌,互相以為對方是人類,產生了機器人之間戀愛。

 主角也與他的機器人化解了雙方的心結。

 男二也與他的小時候的機器人之間化解了誤會。

 似乎背後的幕後Boss是對這樣的情況比較支持的,而非正在推行的政策那般,似乎還有壹些劇情的鋪墊。

 假如,我們之間並沒有外在的標示,那麽我們依據什麽來辨識自我呢?

  《夏娃的時間》影評(二):Everyone Is an Island

 講述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倫理道德關系的電影其實不少。這部電影業沒有什麽標新立異或是什麽突破的地方。但是由於那個咖啡館的存在,讓我覺得這部片子不單單在講機器人和人的關系,還有每個人的自我認識和對外界“非我”的認識——好吧,可能只是我很久沒有看這種題材的片子了……

 電影中的兩位主角都已慣於將人形機器人當做是壹個工具,泡咖啡的工具,接送上下學的工具……他們不願在機器人身上投入感情因為他們覺得機器人的感情是假的,他們,或者應該寫它們,關心自己照顧自己只是因為這些都是命令。因為另壹個命令,機器人可能就與自己形同陌路——人類真是脆弱的都沒法接受傷痛了。

 如同有些人不喜歡養小動物(比如我,凡是長毛的活物我都厭煩),有時我們只是害怕自己真的愛上了它們,而它們對於我們卻只是條件反射而已。

 我們有時候不願告白寧可暗戀自虐是害怕被拒絕後那些泛濫四溢的感情無處安放。

 我們終究關註的還是自己的得失——感情的得失——感情有得失嗎……

 人類自以為是的覺得機器人不懂人類的“真”感情(靠,妳又不是機器人妳能懂嗎?)所以,所謂機器人的“感情”和人類的“感情”可能真的是不壹樣的。機器人的感情可能真的源於命令,而人類的,人類的源於啥?利比多?

 我們其實不願花時間花感情去了解那些“非我”。(完了,睡完壹覺完全不知道要說什麽了)我們害怕自己的付出換來的可能是空屁甚至是傷害——這種想法是很愚蠢的,如同害怕魚刺卡喉嚨於是就不吃魚壹樣。

 我們除了不願去了解“非我”外,也不願意讓“非我”走進自己的內心,然後還嚷嚷“妳們根本不懂我”——懂妳妹,妳啥事不幹啥事不說要人怎麽懂啊~我們害怕別人看到了自己最脆弱的部分,仿佛壹旦他們看到了就會將那部分拿走壹樣——他們會四處宣揚我的脆弱甚至以此為要挾……

 於是我們將自己封閉起來,等到進擊的巨人到來的時候就嚇尿了——等等這扯的是什麽啊~

 片子始終沒有說人形機器人量產之後他們的社會地位。其實在我看來我們現在對於機器人的態度和N多年前白人對於黑奴的態度是差不多的。那時候黑人給白人做奴隸,白人覺得黑人是下等人,連黑人自己都覺得自己是下等人,白人則很害怕自己喜歡黑人,甚至覺得尊重黑人是對自己和黑人的不尊重。

 咖啡館門口的黑板上寫著“機器人和人沒有去區別”。它沒有說機器人和人壹樣而是說沒有區別——它沒有將機器人作為壹種“下等人”——這我很喜歡。因為前者本身就將機器人放在了壹個下等人的位置上,那麽這部片子的主題就成了壹個嚼得爛的不能再爛的政治梗——boring。

 機器人的工作是給人類提供服務,工作之余他們也可以攪攪基、彈彈琴什麽的,人類因為機器人無微不至的服務而喜歡他們本是無可厚非的。就比方說我上班認真工作出色受到其他同事愛慕然後就搞出了辦公室戀愛壹樣——無可厚非——可是我工作不出色所以也整不出辦公室戀愛。

 我為妳開門,我就像鑰匙壹樣被妳需要,我為妳泡咖啡,那我就是咖啡機,我給妳叫早,我就是鬧鐘……人大多數時候也在幹機器人幹的活。但“需要”和“愛”是不壹樣的。就像我因為工作出色被人喜歡,和在見識到我的'龜毛之後能依然喜歡是不壹樣的。

 羅嗦了這麽多我只是想說,我們不應該因為別人和自己不壹樣兒去可以壓抑自己的情感……我們對於其他所有“非我”而言能都是“異類”。

 哦,還有,說歸說,我就是那種寧可暗戀自虐絕不表白的慫人,妳能把我怎樣啊,啊啊啊~~~

  《夏娃的時間》影評(三):由イヴの時間 扯出來的。和劇情完全無關

 今天和耕哥扯《夏娃的時間》,扯著扯著就扯到了圖靈測試上,我們想,如果讓機器人更有人性,那麽撒謊是不是人性的壹種呢,但如果加上撒謊他在各種意義上就無法被圖靈測試分辨。扯著扯著又扯到了《模仿遊戲》,又扯到了《宇宙的琴弦》。

 我說耕哥妳送我的那本書裏面講到,有很多東西沒有被證偽的原因是沒有足夠先進的技術,比如如果用機器代碼來模擬人的話就沒法再很短時間內模擬很多代,也就無法進行確定編程出來的東西是否有自我意識。最簡單的圍棋盤上生長的例子都無法模擬超過幾百萬代,更別說想模擬壹個人的壹生了。

 耕哥說,他覺得無法理解更高維的東西是因為世界給了我們很多限制,比如如果我們真的是被編出來的,那麽量子效應可能就是壹個阻礙我們搞清機理的門檻,明明我們將要訪問到某壹個數據,但是我們卻會突然被壹個rand函數擋住,然後無法get到更準確的東西,而這些可能就是核心函數的參數。

 然後耕哥給我講了酒井學生節的壹個短劇:

 略(噗 非常精彩,劇透了就沒意思了。)

 最後我們想,世界是不是真的是由億萬級數量的函數構成的呢?如果是這樣,算命的是不是規劃了壹下裏面可以應用於人類的函數,然後通過插值(我們倆想到插值都笑了),幾代人,幾萬代人的插值,最後get到了擬合程度相當高的函數,從此破解了世界?

 世界函數啊,聽起來兩個人已經走入科幻了哈哈哈。

 壹致認為是非常好的梗,以後寫小說或者拍dv時可以用。

  《夏娃的時間》影評(四):怎樣算傷害?傷害這件事本來就無法用語言來說清楚的

 難道妳以為機器人就絕對不會傷害人類嗎?怎樣才能算是傷害到別人,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講清楚的。那個時候妳會怎麽想,要怎樣對待他人才對?用語言是無法解釋清楚的。

 有些人,妳全心全意對他,而他卻無動於衷。他明明什麽都沒有做,妳卻覺得很受傷害,只是他沒有給妳妳想要的回應而已。有些人,妳全心全意對他,而他也全心全意對妳,可有壹天,他走了,死了,壞了,不能動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了,妳還是會感覺很受傷害。傷害這種事,本來就是別人什麽都不用做,妳卻還是覺得它會不請自來。

  《夏娃的時間》影評(五):機器人也需要精神家園

 OVA版的海報是sammy嬌羞的照片,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個機器人女仆與男主人情感糾葛之類的故事。

 故事本身不如攻殼那樣復雜,但“夏娃的時間”是個很有趣的概念,被人類視為工具的人型機器人,生活在精神的牢獄之中,不但被人類殘忍地封閉了情感回路,還決不能違背三條機器人法。如果被命令不能說話,他們縱使有萬千情緒,也只能始終保持緘默。由於對機器人智慧的恐懼,人類以造物者的姿態剝奪了機器人的尊嚴與權力,為他們定下無數殘酷的規則,壹旦違反,則毫不留情地銷毀。

 所幸的是,同樣也有平等對待機器人的人類。譬如老板娘凪、潮月博士,苦心經營要打造出壹個人“人”平等的、溫馨的家園,人型機器人們可以來到這裏暢談心、交友,打破既有的命令、分享他們在外無法抒發的喜怒哀樂。這樣的地方,不正是機器人的樂園嗎?起初壹定要機器人劃清界限的陸夫和正和也漸漸愛上了這裏。

 機器人和咖啡的那壹段真是要笑噴了。

 鏡頭剪切比較特殊,只要在夏娃的時間裏,鏡頭就是移動、推進的,像攝像頭壹樣。

 sammy在陸夫面前嬌羞的樣子真是可愛極了,仿佛做了錯事的小姑娘,而陸夫,其實心裏也很喜歡自己的女管家。

 很喜歡這種多主人公的故事,每個人多著壹些筆墨,故事才更有張力。

 ED用來播放插圖也是很妙啊,咖啡館裏的配樂真是棒極了。

  《夏娃的時間》影評(六):題材思考

 總體音樂很好聽!故事有歡樂有悲傷也有反思,題材也有意思!

 故事是對於機器人與人類的關系思考,這也是諸多科幻電影素材之壹,如著名我機器人,還有超能查派等。他們都是在討論機器人與人類的關系應該如何,是人類能與機器人和平***處,還是機器人被人類無情利用,或者是人類被機器人取代,這都是電影表現的核心,也是人工智能時代需要思考的問題。

 其實人類與機器人的關系討論也可引申到如人與人之間關系和人與非人之間關系的討論之中,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還是能相互理解相互關心。不同藝術作品,不同的藝術家(作者或導演)都有自己各自見解,而身為觀眾的我們都能通過有爭議性話題的作品去思考,去反思,這何嘗不是壹件有意思也有價值的事。

  《夏娃的時間》影評(七):人類自己創造出階級、種族和歧視的故事

 在B站看的,壹開頭閃過壹大段紅色彈幕,

 我停下來看了以後明白

 這是壹個全片世界觀的評論。大意是:

 “既然人類要看不起機器人,

 那麽何必要把機器人創造得和人類相似?

 既然創造出了和自己相似的東西,為何又要歧視它們、覺得他們惡心?

 這其實是人類自己的矛盾。

 在解決機器人的問題前,人類應該搞清楚自己的內心在想的是什麽。”

 壹開頭閃過壹大段紅色彈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