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驕子,原指強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後也指為父母溺愛、放肆不受管束的兒子。
拼音tiān zhī jiāo zǐ?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上》:“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白話釋義:南方有大漢民族漢人,北方有少數民族胡人。胡人是老天爺制造出來的蠻橫無禮的後代。
例句
1、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上去,這人便是天之驕子。?
2、廣州是海外貿易的中心,揚州是國內商業的中心,其中尤以鹽商巨賈是天之驕子。
擴展資料
壹、天之驕子的近義詞
1、出類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釋義:指超出壹般,多用於形容品德、才能。
出處:戰國·孟子《孟子·公孫醜上》:“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
白話釋義: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不比壹般人,原因就在他們的品德超出壹般人。
2、卓乎不群 [ zhuó hū bù qún ]
釋義:指超出常人。
出處:金·王若虛《揖翠軒賦》:“意其勁挺堅確,卓乎不群。”
白話釋義:發現他確實是紮實挺直堅定明確,超出常人。
3、超塵拔俗 [ chāo chén bá sú ]
釋義:形容人品超過壹般,不同凡俗。也說超塵出俗。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劉孝標註引謝承《後漢書》:“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絕俗。”
白話釋義: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卓立不群,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
二、天之驕子的反義詞
1、碌碌無為 [ lù lù wú wéi ]
釋義:平平庸庸,無所作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九卿碌碌奉其官,救過不瞻,何暇論繩墨之外乎?”
白話釋義:各級官員平庸無能只占著官位,忙於補救過錯還來不及,哪有閑暇顧及這些規矩之外的東西呢?
2、無所作為 [ wú suǒ zuò wéi ]
釋義:不去努力做出成績或沒有做出什麽成績。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然黃帝亦曾用兵戰鬥,亦不是全然無所作為也。”
白話釋義:但是黃帝也曾經帶兵馬上過戰場,也不是沒有做出任何成績。
3、江郎才盡 [ jiāng láng cái jìn ]
釋義:指年輕時很有才氣,到晚年文思漸漸衰退。
出處:唐·李延壽《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壹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白話釋義: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壹支五色筆來還他。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麽好的文章了,人們說他才盡了。
百度百科-天之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