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農耕文化的詩句如下:
1、《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外狹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2、四時田園雜興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3、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4、渭川田家唐作者: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怎樣傳承農業文化遺產:
1、建立農耕文化保護名錄
組織專家對全州農耕文化進行收集整理,把祖先流傳下來的和已經消失的生產技藝、耕作制度、習俗、節慶、服飾、語言、歌舞、建築等方面的農耕文化分類匯編,納入保護名錄。扶持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民間藝人,讓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代代相傳。
2、保護好傳統民居和自然村落
加強傳統民居和自然村落的保護,並投入壹定的經費,采取搶救、修復、加固等措施,開展好實物性保護。
3、建立農耕文化傳承基地
利用民族團結示範村鎮建設項目,以民族刺繡、民族音樂舞蹈、民族節慶等文化元素為著力點,精心打造壹批有代表性的農耕文化傳承基地,以利於遊客對農耕文化形成直觀認識。
4、重視農耕文化的保護、參與和體驗
深挖歷史文化,發展鄉村旅遊,在開發鄉村旅遊資源的時候,尤其要註重對傳統農耕文化的保護,不僅保護好農村清新古樸的鄉野氣息,還要保護、傳承和利用好鄉村質樸的農耕文化,提高鄉村旅遊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