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郝金明的個人生活

郝金明的個人生活

老北京。

這是壹個看似普通卻極不普通的稱謂。

操著京腔、哼著京韻、講壹些京華往事,只是表面的功夫。如果從骨子裏看,那透著自豪和驕傲,但卻對親朋好友真誠、熱心,對長輩父母更加尊敬孝順,把中華文化傳統繼承下來、具體體現下來,在京都京城風範的人物大概就不多了。而這種人物就可以稱作偉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了。

郝金明先生就是壹個地地道道的老北京!

事業有成,卻極為謙虛。

真誠、豪爽、熱情、大氣。

這是首次見到郝金明先生,他留給我們的印象。

沒有高調地談他人生的輝煌,沒有自豪地談他的事業成就 。

我們的談話就像潺潺的溪流——純凈、甘甜。

郝金明談孝順

他語重心長地敘述著:百善孝為先,孝順,是每壹個炎黃子孫都必須傳承的優秀品德。自己做到了,這是應該的;做得更好,是對德孝的弘揚,是對社會的貢獻。

他說,孝順有三大責任。壹是傳宗接代,也是生命的延續。常言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人類從古到今,靠的就是生命的延續和進化。對於我們個人而言,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面對妻子、丈夫這個角色,傳宗接代,滿足老人的心願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二是養恩報德。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禽畜猶能如此,何況萬物之靈的人類呢?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撫養成人,又給了我們壹個美滿的婚姻和幸福的小家庭,那麽,在四位長輩漸漸年老的時候,我們該怎麽報答他們呢?讓我回答,那就是孝順二字!孝,上面是壹個老字頭,下面是壹個子,那就是說,為人子女,就要支撐和養育老人,讓老人愉快健康,是我們的責任。尊老敬老是對待老人特殊的態度,有敬畏之心、有崇敬之心,讓老人順心、順氣、順意,以老人為中心,這就是孝順。三是為人處事。有朋友說,交朋友首先得看對方是不是對老人孝順。他說,壹個對自己父母都不孝順的人還會對朋友忠誠嗎?實際上,大道理就是這樣簡單,仁義禮智信,如果沒有壹個孝字支撐,那麽壹切便會都是假的,變了味道的。父母是我們的根本,如何對待父母,是我們表現家族優秀品質的行為,也是外部世界認知我們的溫度表。善待父母,真誠待人,才應該是天下兒女和仁人誌士最基本的品質。

郝金明談父母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郝金明喃喃地念叨,眼中噙著淚水,飽含著思親的情意,目光向前望去,仿佛向記憶深處走近。

他點燃壹根香煙,輕輕地吐出壹縷,我們的思緒也緩緩地進入郝金明的記憶之中……

郝金明自小就失去了父親,在他的記憶中,父親,只是壹個母親口中的傳說。在母親絮絮叨叨的談話中,他知道了父親剛直的為人,俠義的性格,和多才多藝的本領……

他說,父親的品德就像壹盞明滅閃爍的航標燈,在他人生的海洋中,照亮著他前進的方向,成了他為人處事的榜樣。

和***和國其他同齡人壹樣,郝金明小時候家裏也很貧窮,在他記事起,母親好像就沒有睡過覺,似乎眼中全是母親忙碌的身影。

郝金明姊妹六個,他是老幺。母親對他格外眷顧,哥哥姐姐們也都護著他,然而,家貧出孝子。雖然郝金明被家裏人寵著,但他仍然感受著母親的熏陶,體味著善心的愉悅……

我們的眼前老是出現著這樣的已給畫面:

母親和孩子們在院中吃飯,大門外傳來壹聲:“大嫂,可憐可憐,給點饃吧……”

母親掰了半個饃,看了看大大小小孩子,還在猶豫給不給,老幺郝金明從母親手中拿過半個饃就跑了出去,給了門外討飯的。

討飯的感動地摸著郝金明的頭說:“這孩子長大壹定有出息!”

郝金明卻說:“妳要是吃不飽,我再給妳拿壹塊。”

後來,郝金明漸漸長大,母親卻漸漸老去。

姊妹較多的郝金明,沒有很多機會孝敬母親,只有節假日或者上下班來到母親跟前去看看母親,或者蹭頓飯吃,博母親壹笑。

再後來,郝金明賺錢了,母親的生活費他全管了。盡管有三個姐姐和兩個哥哥,但他總認為他們掙錢很辛苦,自己多出點是應該的。

2000年以後,母親的門前經常看到郝金明帶著媳婦和兒子,提著給母親換洗的衣服,和變換著的水果或者糕點。原來,郝金明的母親半身不遂,躺在病床,他率先垂範,與妻子及幾個兒女晝夜陪護,輪流照顧。

每周六,母親的房中總會飄出歌聲,原來,郝金明和媳婦、兒子壹起在為母親唱歌。

老大不小的郝金明,像小孩壹樣,偎在母親胸前,年邁的母親也抱著金明。這時候,誰也不說話,他們都閉著眼睛,靜靜地享受著著人間最純美的感情。

後來,郝金明說,在母親懷裏依偎著,心裏是最踏實的。

2004年,母親去了,郝金明沒有哭,只是默默地握著母親的手,壹直走完最後壹程……

郝金明談嶽父母

嶽父嶽母都是優秀的***產黨員!他們直接影響著我的做人做事。

這是兩位老人給郝金明的印象。

嶽父是壹位老軍人,嶽母是壹位老公安,他們退休後在軍區幹休所居住,逐漸富裕起來的郝金明卻空著自己的豪宅不住,為了老人家晚年生活幸福愉快,他寧是不論外人怎麽議論,和他們壹起生活了20多年。

嶽父是2007年走的,享年90。

嶽父退休前在***和國參政議政,事業成功,壹輩子清廉為政,兩袖清風。

對於郝金明來說,嶽父既是前輩又是恩師,不僅對郝金明潛移默化地影響,更是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在80歲之前,身體很好,什麽事都不願意麻煩別人,包括洗衣服、搬東西等。過了80歲,洗澡、洗腳等因為身體的原因,慢慢不能自理。

有壹天,郝金明帶著老嶽父去了澡堂子,在白霧氤氳之朦朧中,壹起在大池子中泡澡。郝金明拿起搓澡巾,為老嶽父搓澡,老人的身體明顯地僵硬了壹下,隨後,便不再做聲,閉著眼睛,默默地享受著女婿的伺奉……

老人身上有壹道道的刀、槍傷痕,仿佛在無言地訴說著炮火紛飛的歲月和艱苦卓絕的鬥爭,任是壹條硬漢子的郝金明,手也禁不住地顫抖了,只是壹個搓澡,郝金明就用了將近壹個小時。

此後,老人對郝金明敞開了心扉,有什麽事情都會對郝金明談。

郝金明第壹次當上了北京市政協委員的時候,捧著神聖的政協委員證,興沖沖地向嶽父匯報:“老爺子,我進步了!妳看……”老人高興地接過證件,看著、摸著,就好像自己得了證件壹樣。後來,老人的笑容漸漸不見了,他壹臉嚴肅地對郝金明說:“金明啊,從今天起,妳說的話、做的事,壹定要和這個證件壹致。妳往後就不要費太多時間在家裏光顧著孝敬我這老頭子了,做爺們漢子,真正的大孝才應該是更多地報效黨和國家,感恩回報社會,特別是咱北京人跟整個華夏民族!”

郝金明瞬間也收起笑容,鄭重而恭敬地對老人說:“爸,我壹定做到!”

郝金明說,這句話到現在,我仍然覺得沈甸甸的。自那以後,不論是我做了政協常委,還是到曲藝家協會當副主席,還是到工商聯當副主席,以及在文藝界做事,做影視演員拍戲,編寫並投拍電視劇《正陽門下》等等,老爺子的這句話都壹直在提醒著我,讓我的壹言壹行都要和壹個政協委員的身份相符合。這句話我記壹輩子,也受益壹輩子。看似壹句平常話,但實際做起來、堅持下來卻不平常。做到了,就壹直能進步,就壹直還能進步。這應該說就是老嶽父眼中的爺們和漢子吧,這水平,也可以說它是老人家的水平。我後來教育孩子,也就這樣,總想著把這些優秀的傳統和美德傳承下去。

提起嶽母,郝金明眼前出現的是壹幅動畫:早上7點半,壹位90歲的老太太,滿臉嚴肅地敲著大門喊著:“快點快點,上班上班!”

原來,嶽母是壹個老公安,多年來嚴整的紀律,使她養成了準時上下班的好習慣,每天叫我們起床,給我們準備好早餐,計算好我們上班的路程和時間,然後在算定的時間內,催促我們走。幾十年如壹日。

老太太雖然生活嚴謹,但興趣愛好廣泛,自退休起,就喜歡上了寫字畫畫,而且還堅持下來,後來,她的作品還參加了奧運會的書畫展,出了自己的畫冊。老太太不僅自己堅持寫字畫畫,還給我們也買了筆紙,讓我們壹起練習書法。看到我寫得好了,還表揚我呢!

老太太以前在公安機關是做黨務工作的,我的每壹次進步,她都會主動找我談話,談話的內容都是黨的要求。但有壹點讓我很感動,她說,我們***產黨人打天下就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無憂無慮,但很多家庭還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金明啊,妳現在也出息了,有了自己的事業了,有機會,再做做善事,幫幫那些有困難的、需要幫助的人吧!

這些話很樸實,卻很感人。其實,郝金明也真早就悄悄地這樣做了。早年他就收養殘疾人為兒子,幫過許多困難家庭。前不久,他還因為資助兩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被“屈正愛心基金會”授予了愛心人士的獎項。十多年來,為最大限度地避免國家文物古董珠寶流失國外,他盡自己所能保護收藏文物古董,真可謂歷盡千辛萬苦,窮極更多財富投資學習並收藏了許多稀世珍寶,率先在北京創辦了規範典雅而宏大的尚韻軒博物館,為了壹直致力於救助白血病兒童,他甚至還把自己投資創辦的尚韻軒博物館每張20元的所有門票款,全都拿出當成了善款,直接捐給了紅十字會,用於白血病兒童的救助。

郝金明說,正能量讓大家的心都美好起來,去幫助孩子吧,這是我們的責任,去感恩並關愛社會以及我們身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吧,這是我們每個活著的有能力的人應該擁有的良知,如果更多有能力的人都有了這份責任和良知,社會就會更加地美好起來。

善孝養家,德孝傳家。郝金明能尊敬老人、孝順老人,在精神層面和老人相通,做到了為人子應該做的事情,在思想道德做人準則方面,做出了普通子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壹系列說不盡道不完的感人事跡,真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借鑒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