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從生產周期的角度來看
單件流是生產周期最短的壹種生產方式。下面我們通過壹個案例來驗證壹下。
A. 批量生產模式下:設想如下生產運營案例中,訂單A每件產品的客戶需求節拍為1小時,各工序沒有瓶頸,且加工完後批量轉運。
如果此時有訂單B需要排產,每件產品的客戶需求節拍同樣為1小時,各工序同樣沒有瓶頸,在不緊急插單的情況下,訂單A的所有產品經過各道工序生產完成,釋放產能後,才開始生產訂單B的產品。所以訂單B的第1件產品經過各道工序直至成品的生產周期時間至少應為: 21+14+26+12+9=82小時。這中間還不包括任何停機、報廢、缺料等待等異常情況。
這是生產周期的計算邏輯,其實這也告訴我們,生產周期與各工序間的在制品數量基本上成正比關系:生產周期拉得有多長,是因為工序間在制品的數量堆得有多高。同理,訂單A的任何1件產品經過的生產周期,也與各工序間在制品數量的多少有關。
B. 單件生產模式下:同樣上述案例中,如果是在理想的單件流情況下,任何1件產品經過各道工序的生產周期只需要4小時就可以產出。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壹些大型產品、工件的重工行業,由於生產批量相對小得多,各工序間的在制品接近於單件加工,所以在這些行業中的產品生產周期主要表現為工序加工時間與工序間的產品物流周轉時間之和。
02、從產生的浪費來說
單件流是生產過程中浪費最少的壹種生產方式。生產中的浪費主要分為7種形式,其中庫存是最大的浪費,因為庫存會帶來其他的浪費:
庫存本身就是浪費
庫存本身具有過量生產的屬性
庫存會帶來物料的等待浪費
庫存天然地具有運輸的浪費
庫存會有額外的搬運、走動、尋找、翻料等不必要的動作浪費
庫存會有額外不必要的流程處理,如進出中間庫、入賬操作等
庫存在保管不當或運輸過程中產生缺陷或報廢品的風險
除此之外,庫存會占用公司大量的現金流,占用空間,庫存搬運過程中會使用叉車、特種技能的人工、燃油的特殊保管等,會延伸出壹系列其它不必要的浪費。當實現了單件流生產模式後,以上的大多數浪費會被壓縮到最低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