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最後的晚餐故事簡介

最後的晚餐故事簡介

講述了耶穌在逾越節的前夜,和他的十二大門徒坐在餐桌旁,我們都知道這是耶穌的最後壹頓晚餐,就跟畫作題目中說的壹樣,在就餐時,大家也是交頭接耳的聊聊天,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耶穌突然感覺到非常的憂傷。

他告訴他的門徒們,他將會被其中壹人出賣,但是耶穌並沒有說這個人就是猶大,他們也顯得非常的憂傷,並且每個人都對耶穌說:“主啊!不是我吧?”耶穌終於回答說:“同我壹起將手伸入菜盤子上的人就是出賣我的人”。

擴展資料:

《最後的晚餐》是達芬奇為意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繪制的壁畫,這幅畫表現的是耶穌跟12個門徒***進最後壹次晚餐的場景。畫家將畫面中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等等各種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刻畫的十分到位。

幅畫中***有十三人,他們是耶穌和他的十二個門徒,畫中的十三個人沿著長方形餐桌依次排開,從左到右分別是巴多羅買、小雅各、安德烈、叛徒猶大、西門彼得、約翰、耶穌、多馬、大雅各、腓力、馬太、達太、奮銳黨的西門。

其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物約翰、彼得和猶大都被達芬奇安排在了耶穌的左側,而且他們三個人是坐在壹起的,那個畫面中唯壹壹個臉部是暗的並抓著錢袋的就是猶大。而正因為此,13成為了基督教中最不吉利的數字。

我們看畫中的十三個人,與門徒們或驚恐、或憤怒的表情所不同的是,對於自己被出賣這件事,耶穌卻表現的相當平靜。在他的左邊是耶穌最喜歡同時也是最年輕的門徒聖約翰,表情十分哀傷。正與聖約翰交流的是耶穌的大弟子聖彼得,他是在聽到這個可怕消息後最憤怒的壹個人。

作者介紹:

達·芬奇是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意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公—1519年5月2日),意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壹,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壹。

15歲左右到佛羅倫薩拜師學藝,成長為具有科學素養的畫家、雕刻家,並成為軍事工程師和建築師,1482年應聘到米蘭後畢業於意大利理工學院成為意大利著名建築師、畫師,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作和研究活動,1513年起漂泊於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地。

1516年僑居法國,小行星3000被命名為“列奧納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麗莎》現在是巴黎的盧浮宮的三件鎮館之寶之壹。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

他的傑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

百度百科-最後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