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茶遊系列之黃山三日制茶遊

茶遊系列之黃山三日制茶遊

茶人在古代局限於文人墨客,除了茶聖陸羽實實在在得去茶山采茶制茶,大部分的茶人也僅限代表會喝茶,會品茶,連煮茶的水都需配有專門的燒水童子。中級茶藝實踐課有壹項是茶山茶遊修行——就是實地去勘查,親自體驗制茶過程。得力於現如今交通便利,修行做壹名茶人的願望貌似也可實現。

2019年的4月,在張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人生第壹段茶遊。區別於平日裏的遊山玩水自駕遊,這段茶遊顯得特別艱苦,吃住與當地茶農壹毛壹樣,茶山上幾間平房,4-5人擠壹個床,因為做茶是要熬夜,所以不見得有時間睡覺。茶遊壹***三日,安排如下?

Day1? 茶園采茶 & 太平猴魁茶廠參觀

動車達到黃山站後,又搭車坐了近兩小時到達黃山太平湖小坑村。稍作休息就立刻上山采茶青--標準-黃山毛峰壹芽二葉 。

手工采茶,非常辛苦,量比較低,為保證後期制作品質,手法要標準、輕柔。如果要保證產量和效率,必須雙手齊上。

晚飯後去制作太平猴魁的茶廠參觀。太平猴魁外形比較特殊,需要人工壹條條捏尖,比較費力費時,但是口感卻是極佳,香氣濃郁,回甘快。

制茶流程如圖所示

Day 2 采野茶 &制作太平猴魁& 制作紅茶

市面上經常聽到野茶,貌似加個野字這個價格就能擡上去很多。經過此番親自上山采野茶茶青,明白價格貴是真的有貴的道理 高出均價20%-30%都可理解,同時也認清了壹個事實,市面上鋪天蓋地的野茶,能稱得上是真正野茶的少之又少 。野生茶樹,形態自然,高低粗細各不同,密林之中,光照不足與周邊植物***生,無人工化肥幹預。葉片較厚,取鮮葉嚼食,香氣高揚,回甘。因為是自然生態的山,沒有可以供人行走的山道,全靠自己攀爬而上,壹不小心就會被灌木樹枝絆倒。上下山3-4個小時 能采滿半斤茶青就是實屬不易。因為跟茶友采摘的野茶青量連半斤都不到,後期在張老師的建議下茶青該做白茶了。

下午我們做了太平猴魁,精力旺盛的茶友們開始積極準備做紅茶,紅茶是要熬夜做,很多人為了做紅茶壹夜未眠。

Day3 制作白茶

前壹日野茶青量過少,晾曬了12小時以上,烘幹就出品白茶了 ——簡約版的白茶就出品了。量太少,以至於我跟茶友都不舍得喝,就差拿盒子供上。

經過三日的制茶遊 ,對茶有了更深的理解,制茶的每道工序都會影響到最後的茶品。做壹遍茶就開始珍惜茶的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