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是壹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壹種形式。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壹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和自由性。下面是關於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的內容,歡迎閱讀!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1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2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3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4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5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6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7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8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9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10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11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12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13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14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15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16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17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18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19
西遊記六年級手抄報20
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1年—1582年) 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人(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漢族,明代小說家。明代神話小《西遊記》作者。少時“以文鳴於淮”,“淮自張文潛後壹人而已”。然“屢困場屋”,嘉靖二十三年(1544)45歲始考取歲貢生。無心官場,但為老母徐氏所勸,又經好友李春芳“敦諭”,始入京候選。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被委為長興縣丞。時年67歲。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在81歲左右時去世。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的認識,促使他運用誌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誌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書籍簡介
《西遊記》全書壹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壹回至第八回是第壹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壹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後壹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歷經九九八十壹難,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壹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嘆不已。
人物介紹
唐僧
俗家姓陳,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壹高僧,所以被人們稱為唐僧。西行取經時,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賜法名三藏。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後來被如來佛祖暗中選中去西天取經,並賜寶物三件,即袈裟、九環錫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壹難,始終癡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為弘揚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不忘他的歷史功績。
孫悟空
法號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壹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偽裝的伎倆;壹個筋鬥能翻十萬八千裏;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小到繡花針,大到頂天立地。他占花果山為王,自稱齊天大聖,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勝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長生不老金丹,打敗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又自不量力地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後來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三打白骨精,收服紅孩兒,熄滅火焰山,壹路上降魔鬥妖,歷經九九八十壹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韌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為鬥戰勝佛。
豬八戒
法號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來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間投胎,卻又錯投豬胎,嘴臉與豬相似。他會變身術,能騰雲駕霧,使用的兵器是九齒釘鈀。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雲棧洞,豬八戒被孫悟空收服,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好幫手,壹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貪圖女色,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難分敵我。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沙河尚
法名悟凈,原是天宮玉帝的卷簾大將,因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壹柄月牙鏟,武藝高強,不畏強敵。經南海觀世音菩薩點化,拜唐僧為師,與孫悟空、豬八戒壹起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身上有兩件寶,壹件是菩薩葫蘆,壹件是九個骷髏組成的項圈。後來,他用九個骷髏作為九宮,把菩薩葫蘆安放在其中,成為法船,穩似輕舟,順利地幫助師徒四人渡河西去。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後被封為金身羅漢。
西遊記讀後感1
《西遊記》是我最愛看的書,它是壹本神話故事,也是四大名著之壹,它是吳承恩的著作。《西遊記》講的是唐朝時期,有壹個和尚唐僧和他的三個徒弟壹起去西天取經的艱難險阻。
唐僧有三個徒弟,分別是:豬八戒。孫悟空和沙僧。我和大家壹樣,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孫悟空他神通廣大,樂於助人,有著壹雙火眼金睛。其次就是豬八戒了,他鼓著個大肚皮,成天好吃懶做;還背著個大耙子,天天號稱自己以前是天蓬元帥。豬八戒是壹個好人,沒有害人之心,並且終於堅持到最後的勝利。沙僧老實厚道,總是背著師徒四人的東西走在最後面。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克服缺點。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我看來就像是壹個人在人生路上的挫折。《西遊記》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生有許多的困難,這些也許不是自己壹個人就可以克服的,所以我們需要朋友,需要有知心人壹起分擔;這些困難也許是自己能克服的,所以我們在此就要鍛煉自己不怕,勇於攀登!
西遊記讀後感2
我寒假讀了壹本書是《西遊記》,那是我國四大名著之壹,很多人熱愛它、喜歡它。這本書主要是講唐僧受唐王委托,觀音指點,前去西方印度拜佛求經,在路上壹***收了三個文武雙全的徒弟,壹***經歷了九九八十壹難,最後取得真經的故事。
這本書每集都很精彩很好看,我就先介紹些我在書中比較喜歡的吧。平頂山八戒被擒,蓮花洞悟空盜寶那集是講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了平頂山,山上蓮花洞內的妖怪知道後,親自出馬去捉拿唐僧,他們捉住唐僧後就立刻打道回府。悟空從兩個巡山的小妖手中騙到了那兩個妖怪的寶貝,最後打敗了那兩個妖怪,太上老君便將它們收服。
這本書寫得很有趣,書中的景物也描寫得栩栩如生。每次孫悟空打妖怪也寫得很好玩、精彩。還有豬八戒,每次偷懶被孫悟空整也很逗,我還覺得沙僧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地挑著擔子也挺命苦的。但是,覺得最有想像力的是作者,因為是他寫出了這本老少都喜歡的書。
西遊記歇後語大全
1、豬八戒摔爬子------不侍後猴了、
2、孫悟空打鬧天宮--------翻天了
3、二郎神鬥孫悟空 ---- 妳變我也壟
4、二郎神鬥孫悟空 ---- 以變應變
5、白骨精見了孫悟空 ---- 現原形了
6、孫悟空進了八卦爐 ---- 煉結實了
7、孫悟空坐金鑾殿------毛手毛腳
8、孫悟空赴蟠桃會------自己闖進去
9、機動----靈活 孫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10、孫悟空當齊天大聖------自封為王
11、孫悟空到了花果山------稱心如意
12、孫悟空大鬧天空------慌了神
13、孫悟空大鬧天宮----慌了神
14、孫悟空的毫毛----隨便(變)
15、孫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16、孫悟空守蟠桃園----壞事
17、孫悟空赴蟠桃會----不請自來
18、如來佛捉孫大聖----易如反掌
19、唐三藏的徒弟--------壹個比壹個強
20、豬八戒做夢娶媳婦--------想得美
21、白骨精騙唐僧--------壹計不成----又生壹計
22、豬八戒初進高老莊--------裝好漢
23、孫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
24、孫猴子赴蟠桃宴----------------不請自來
25、二郎神的兵器----------兩面三刀
26、鐵扇公主的本事----------煽風點火
27、白骨精遇上豬八戒----------走運
28、孫悟空的身子----------毛手毛腳
29、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
30、孫悟空大鬧天宮----慌了神
31、孫悟空七十二變----神通廣大
32、豬八戒招親 -------- 凡心難丟
33、土地爺管龍王----------以上壓下
34、豬八戒見高小姐--------改換了頭面
35、鉆進鐵扇公主肚裏--------心腹之患
36、豬八戒上墻----倒打壹耙
37、豬八戒敗陣----倒打壹耙
38、仙女嫁皇帝--------天經地義
39、猴爬上旗桿尾--------無變化
40、老頑童進《西遊記》打架--------左右不是人
41、孫悟空拜唐僧--------改邪歸正
42、孫猴子封了弼馬溫--------不知官大官小
西遊記精彩片段
1、吊筋獄、幽枉獄、火坑獄,寂寂寥寥,煩煩惱惱,盡皆是生前作下千般業,死後通來受罪名。酆都獄、拔舌獄、剝皮獄,哭哭啼啼,淒淒慘慘,只因不忠不孝傷天理,佛口蛇心墮此門。磨捱獄、碓搗獄、車崩獄,皮開肉綻,抹嘴咨牙,乃是瞞心昧己不公道,巧語花言暗損人。寒冰獄、脫殼獄、抽腸獄,垢面蓬頭,愁眉皺眼,都是大鬥小秤欺癡蠢,致使災屯累自身。油鍋獄、黑暗獄、刀山獄,戰戰兢兢,悲悲切切,皆因強暴欺良善,藏頭縮頸苦伶仃。
2、九老又留他飲瓊漿,食碧藕。行者定不肯坐,止立飲了他壹杯漿,吃了壹塊藕,急急離了瀛洲,徑轉東洋大海。早望見落伽山不遠,遂落下雲頭,直到普陀巖上,見觀音菩薩在紫竹林中與諸天大神、木叉、龍女,講經說法。有詩為證,詩曰:海主城高瑞氣濃,更觀奇異事無窮。須知隱約千般外,盡出希微壹品中。四聖授時成正果,六凡聽後脫樊籠。少林別有真滋味,花果馨香滿樹紅。
3、大聖跳起來,把身壹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妳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壹時有妖精拿住師父,妳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唐僧道:“我是個好和尚,不題妳這歹人的名字。妳回去罷。”那大聖見長老三番兩覆,不肯轉意回心,沒奈何才去。妳看他: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壹頭拭迸坡前草,兩腳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壹能。頃刻之間不見影,霎時疾返舊途程。
4、血池獄、阿鼻獄、秤桿獄,脫皮露骨,折臂斷筋,也只為謀財害命,宰畜屠生,墮落千年難解釋,沈淪永世下翻身。壹個個緊縛牢栓,繩纏索綁,差些赤發鬼、黑臉鬼,長槍短劍;牛頭鬼、馬面鬼,鐵簡銅錘。只打得皺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無救應。正是人生卻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過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5、哎,好壹個不辨是非,枉為慈善的唐三藏。悟空可謂是做到了仁至義盡,多次救師傅與為難,即可和尚不但不領情,反怪其亂殺人。悟空受了太多的冤枉,可他仍舊想守候在師傅身邊,保護他,愛護她,關心他。多偉大的人格啊!就是到了最後被唐生趕走的時候,他也把壹應事務交代的有理由條,盡到了自己最大的責任,可以說悟空是土地三個裏面最忠心,最無私的。
6、那赤腳大仙覿面撞見大聖,大聖低頭定計,賺哄真仙,他要暗去赴會,卻問:“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見招,去赴蟠桃嘉會。”大聖道:“老道不知。玉帝因老孫筋鬥雲疾,著老孫五路邀請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禮,後方去赴宴。”大仙是個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誑語作真。道:“常年就在瑤池演禮謝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禮,方去瑤池赴會?”無奈,只得撥轉祥雲,徑往通明殿去了。
7、煙霞散彩,日月搖光。千株老柏,萬節修篁。千株老柏,帶雨半空青冉冉;萬節修篁,含煙壹壑色蒼蒼。門外奇花布錦,橋邊瑤草噴香。石崖突兀青苔潤,懸壁高張翠蘚長。時聞仙鶴唳,每見鳳凰翔。仙鶴唳時,聲振九臯霄漢遠;鳳凰翔起,翎毛五色彩雲光。玄猿白鹿隨隱見,金獅玉象任行藏。細觀靈福地,真個賽天堂!
8、端溪硯,金煙墨,相襯著霜毫大筆;火珠林,郭璞數,謹對了臺政新經。六爻熟諳,八卦精通。能知天地理,善曉鬼神情。壹盤子午安排定,滿腹星辰布列清。真個那未來事,過去事,觀如月鏡;幾家興,幾家敗,鑒若神明。知兇定吉,斷死言生。開談風雨迅,下筆鬼神驚。招牌有字書名姓,神課先生袁守誠。此人是誰?原來是當朝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是也。
9、當日天晚,各取披掛,他兩個介胄整齊,執金瓜鉞斧,在宮門外把守。好將軍!妳看他怎生打扮:頭戴金盔光爍爍,身披鎧甲龍鱗。護心寶鏡幌祥雲,獅蠻收緊扣,繡帶彩霞新。這壹個鳳眼朝天星鬥怕,那壹個環睛映電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傑舊勛臣,只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古作門神。
10、大聖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後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壹拜。
11、這兄弟三人,見那些人跌跌爬爬,鼓著掌哈哈大笑。那些僧越加悚懼,磕頭撞腦,各顧性命,通跑凈了,三藏攙那老者,走上廳堂,燈火全無,三人嘻嘻哈哈的還笑。
12、大聖看玩多時,問土地道:“此樹有多少株數?”土地道:“有三千六百株。前面壹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壹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壹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壹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後面壹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壹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大聖聞言,歡喜無任,當日查明了株樹,點看了亭閣回府。自此後,三五日壹次賞玩,也不交友,也不他遊。
13、壹時間,風聲暫息,日色光明。行者上前觀看,只見白龍馬戰兢兢發喊聲嘶,行李擔丟在路下,八戒伏於崖下呻吟,沙僧蹲在坡前叫喚。
14、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靈派吞華嶽,長流貫百川。千層洶浪滾,萬叠峻波顛。岸口無漁火,沙頭有鷺眠。茫然渾似海,壹望更無邊。
15、行者大怒,走進方丈屋裏,把那觸死鬼屍首擡出,選剝了細看,渾身更無那件寶貝,就把個方丈掘地三尺,也無蹤影。
16、朱欄寶檻,曲砌峰山。奇花與麗日爭妍,翠竹***青天鬥碧。流杯亭外,壹彎綠柳似拖煙;賞月臺前,數簇喬松如潑靛。紅拂拂,錦巢榴;綠依依,繡墩草。青茸茸,碧砂蘭;攸蕩蕩,臨溪水。丹桂映金井梧桐,錦槐傍朱欄玉砌。有或紅或白千葉桃,有或香或黃九秋菊。荼蘼架,映著牡丹亭;木槿臺,相連芍藥圃。看不盡傲霜君子竹,欺雪大夫松。更有那鶴莊鹿宅,方沼圓池;泉流碎玉,地萼堆金。朔風觸綻梅花白,春來點破海棠紅。誠所謂人間第壹仙景,西方魁首花叢。那行者觀看不盡,又見壹層門,推開看處,卻是壹座菜園:布種四時蔬菜,菠芹莙荙姜苔。筍薯瓜瓠茭白,蔥蒜芫荽韭薤。窩蕖童蒿苦蕒,葫蘆茄子須栽。蔓菁蘿蔔羊頭埋,紅莧青菘紫芥。
17、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壹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妳做徒弟了!如再與妳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老孫去罷。”他將書折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妳壹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塗而廢,不曾成得功果,妳請坐,受我壹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轉回身不睬,口裏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妳歹人的!”
18、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19、我有壹粒九轉太乙還丹,但能治世間生靈,卻不能醫樹。樹乃水土之靈,天滋地潤。若是凡間的果木,醫治還可;這萬壽山乃先天福地,五莊觀乃賀洲洞天,人參果又是天開地辟之靈根,如何可治?無方!無方!
20、當日三齋已畢,唐王駕回。待七日正會,復請拈香。時天色將晚,各官俱退。怎見得好晚?妳看那:萬裏長空淡落輝,歸鴉數點下棲遲。滿城燈火人煙靜,正是禪僧入定時。壹宿晚景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