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英國文學·約翰·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英國文學·約翰·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英國文學·約翰·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約翰·福爾斯(1926— )英國小說家。1926年3月21日出生於英國埃塞克斯郡,自幼在倫敦郊外的鄉間生活,培養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壹種遠離人群的遁世心理。他在貝德福德中學的幾年對他人生觀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他在這所非常貴族化的寄宿學校中受到良好的正統教育,但是另壹方面,由於當時這類學校普遍實行高年級學生責罰低年級學生的野蠻的管理辦法,他本人曾長期擔任學生秘密組織的頭領,他所必須充當的社會角色與他個人的心理氣質發生痛苦而激烈的沖突。這壹生活經歷使他深諳等級制度、法律控制的實質,從青年時期開始產生了對壹切當權者、組織者的強烈憎恨。二次大戰期間,他服役兩年,曾任皇家海軍中尉,但並未真正執行過戰鬥任務。1947年至1949年底,他就讀於牛津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其間,他主要學習法語和法國文學,深受法國存在主義作家的影響。畢業後他在法國波瓦蒂埃大學任教壹年,又去希臘的斯佩德西島上壹所男子中學任教壹段時間,然後回到英格蘭。福爾斯認為,他的精神氣質和文化背景主要紮根於英、法、希三國,相比較而言,他認為受歐洲文化的影響更甚於英國本土。五十年代初,福爾斯正式開始他的作家生涯。他說自己之所以從事文學創作,是因為這樣可以耽於幻想,可以隨心所欲地虛構人物場景和對話,以逃避他所不喜歡的各種外界生活。他的第壹部長篇小說《收藏家》(1963)敘述壹個形容猥瑣、心腸狠毒的半獸人綁架並占有壹位從事藝術的姑娘米蘭達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壹貫所信奉的這個世界上少數真生靈被野蠻的“多數”主宰蹂躪的寓意。小說出版後,福爾斯立刻受到評論界的矚目,被譽為“講故事大師”。他的第二部小說《魔術師》(1966)是以斯佩德西島為背景的傳奇寓言故事,敘述壹個道德意識未曾開化的英國中學教師在這個希臘荒島上的離奇經歷,小說以古老的神話原型編織了壹個五彩繽紛的虛幻世界,折射出關於人生價值, *** 和道德意識的主題。福爾斯認為,英語語言是壹種與經驗有著天然聯系的語言,他相信可以用這種語言重新建構歷史的現實,曾獲1970年W·H·史密斯文學獎的《法國中尉的女人》(1969),即是他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

內容概要 查爾斯·斯密遜是壹位考古博物學家,父母去世後,他繼承了壹筆遺產和從男爵的貴族頭銜,他年邁的伯父膝下無嗣,因此他又將成為另壹份相當可觀的產業的繼承人。多年在巴黎求學以及周遊歐洲各國的經歷使他養成倜儻超俗、孤傲冷漠的氣質。1867年,他32歲。也許多年的旅行生涯使他感到厭倦,他開始思考婚娶之事。在壹次社交晚會上,他遇到厄裏斯蒂娜(蒂娜)。蒂娜年輕美貌,家境富有,從外貌到氣質均屬典型的維多利亞時代中產階級的閨秀。這對年輕人壹見鐘情,兩個月後就舉行了訂婚儀式。蒂娜的父母每年都要他們的獨生女離開倫敦,到地處海濱的萊姆鎮上特蘭特姨媽家閑居壹段時日,據說這樣有益於她的健康。而這壹年,她被遣送得特別早,目的是為婚姻大事而養精蓄銳。於是,查爾斯也來到了這個偏僻的山海小鎮,下榻在“白獅”旅館,壹方面陪伴孤寂無聊的蒂娜,另壹方面也正好可以到附近的山林中作壹些專業考察。壹個寒風凜冽的清晨,查爾斯和蒂娜沿海堤散步,偶然發現壹個身披黑大氅的女子佇立在海堤的頂端,目不轉睛地眺望著迷濛的遠方。他們走近時,那女人回眸壹瞥,查爾斯看到的是壹張悱惻動人的臉,心裏不由升起壹種無可遏制的好奇心理。查爾斯後來從各種傳聞中了解到,這個神秘的女人名叫薩拉·伍德洛夫,是當地普爾特尼太太的生活陪伴,但是人們在背後都叫她“法國中尉的女人”,顯然,在眾人眼中,薩拉是個名聲不好的女人。每逢休息日,或為普爾特尼太太散發宗教傳單而得到外出的機會,薩拉總要獨自到人跡罕至的山林中散步。壹次,查爾斯與薩拉在林中邂逅,之後,兩人又壹次相遇,查爾斯忍不住上前搭訕,而薩拉的冷漠愈發激起他的好奇。自此以後,他壹得空就會身不由己地踏上那條通向山裏的荒徑。這壹天,薩拉突然出現在他面前,主動遞上兩枚化石,並請求與他約會壹次,向他披露她自己的身世。薩拉的主動,反而使查爾斯驚惶不安,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應約與薩拉踱進幽深的山林。按照薩拉自己的說法,她曾經照料並愛上了壹個在海難中受傷的法國中尉,她向他奉獻了自己的壹切,但那個法國人卻壹去不返,從此音訊杳無。她雖然遭人拋棄,卻始終壹片癡情,全然不顧世俗的飛短流長,我行我素地把自己封閉在壹個幻想世界之中。究竟出於什麽動機,查爾斯自己也無法說清,他決定拯救薩拉,建議她離開萊姆鎮,到外地去尋求壹種新的生活。就在此時,查爾斯得知他的伯父準備再婚,這意味著他將失去對伯父財產的繼承權。普爾特尼太太是壹個性情乖戾、行為古板的老寡婦,她發現薩拉壹再獨自外出,決定將她解雇。薩拉只身出走,引起鎮上大嘩。她臨行前差人捎信給查爾斯,希望能最後再見壹面。按照查爾斯的朋友葛洛根醫生的分析,薩拉這種人很可能患有某種精神疾病。查爾斯徹夜不眠,前思後想,最終還是按捺不住,披衣進山。黎明時分,他在山裏壹間草棚中發現了薩拉。如果說,查爾斯起初還曾意識到應該言辭謹慎、應該控制自己的行為,那麽,當他面對滿臉淚痕、不能自己的活生生的薩拉時,感情的圍堤崩塌了,眼前的時刻壓倒了整個時代,他把薩拉緊緊地擁抱在懷中。但也就在這壹時刻,查爾斯的仆僮來山上幽會情人,無意中撞見了他倆。查爾斯強作鎮靜,打發了仆僮,匆匆給了薩拉壹小袋金幣,又對她的未來作了幾句囑咐,兩人就此分手。此後,查爾斯與蒂娜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未來的嶽父要他改文從商,使他自尊心大受挫傷,他進退兩難,與朋友外出酗酒,後又獨自躑躅街頭,遇壹 *** ,當他無意中得知 *** 的名字也叫薩拉時,他突然感到壹陣無法忍受的痙攣……。他折回“白獅”旅館,回到了厄裏斯蒂娜的身邊。但是,這只是故事結束的壹種可能性。查爾斯很可能收到薩拉從城裏捎來的壹張字條,上有她暫住客棧的地址。他猶豫再三,終於驅車前往。薩拉因腳踝扭傷獨自壹人坐在客房裏。查爾斯進門以後,兩人對視片刻,長期壓抑的感情如火山爆發,壹切語言都成為多余……。然而查爾斯萬萬沒有想到,薩拉竟是個處女,而她過去告訴他的壹切,從法國中尉到此次腳踝扭傷,全是撒謊,她之所以這麽做是出於孤獨、憤恨、嫉妒。現在,她已壹切如願以償,於是將查爾斯打發離去。查爾斯在教堂懺悔,回到萊姆鎮把事情的經過對蒂娜和盤托出,並要求解除婚約;他接受了法庭對他作出的懲罰性判決,從此不再拋頭露面,壹心只想重新找到薩拉。在以後的1年零8個月的時間內,他幾乎尋遍了歐洲所有的城市,終無所獲,於是又到了美國; 他覺得許多美國人的臉上都閃現著薩拉的影子,但仍然沒有見到真正的薩拉,只好再返倫敦。壹天,他的律師告訴他改名後的薩拉的地址,查爾斯登門求見。這裏又出現了兩種可能,壹種是他不僅重新得到了薩拉,而且還意外地見到了他的女兒; 另壹種可能的結局是,薩拉成為畫家丹特·伽布裏埃爾·羅塞蒂的秘書兼模特,她拒絕了查爾斯的求愛,因為這些年的經歷使她懂得了人生幸福的真諦,她已經習慣、並將永遠珍視壹個孤寂的世界,永遠不需要任何人來分享她的生活。

作品鑒賞 從表面看,《法國中尉的女人》似乎只是壹部常見的通俗小說,敘述了壹個男主人公與兩個不同女子之間的三角戀愛故事。然而小說的實際意義卻遠不止於此。作者所采用的獨特的敘述角度和敘述方法,使之具有某種迥異於同時代多數小說的先鋒性,受到學術批評界的廣泛重視。它不僅被譯成十幾國文字,改編拍攝成電視,廣為流傳,而且成為英美大學中當代小說課程的選本。在這部小說中,作者采用了壹種對十九世紀英國傳統小說諧謔模仿的敘述文體,將諸多有案可稽的歷史事實嵌入壹個虛構的故事框架,將虛構主人公的思想言行投向壹個貌似“真實”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上。必須強調指出,所有這些歷史事實都經過作者的精心篩選,並壹律按當代的觀點作了闡釋。這樣壹種虛實交融、以虛化實的敘述視角,對於壹般讀者來說,無疑可以大大增強故事的可信性,然而另壹方面,對於作者來說,則極大地拓展了對歷史現實進行新的闡釋、重新建構歷史文本的可能性。例如,當今西方世界的女權主義運動已無可否認地成為壹種社會存在,關於這壹運動的歷史淵源和思想背景,女權主義者們正在從壹切可能的角度進行歷史重構。值得註意的是,《法國中尉的女人》中薩拉這壹虛構人物的最後思想歸宿,她與“前拉斐爾兄弟會”以及著名女詩人克裏斯蒂娜·羅塞蒂的交往,說明了小說作者試圖以文學虛構方式對女權主義者們的努力作出響應,讀者可以通過薩拉這壹虛構的文學形象,窺見出早期女權主義者的精神追求和獨立的人格意識。這部小說的主人公雖然是查爾斯,但是,讀者註意力的焦點卻是薩拉,後者的命運顯然是整個故事發展的驅動力。作者對這兩個人物采用了兩個不同的敘述視角: 對於查爾斯,文本的敘述是全方位的,讀者借助敘述人的敘述,不僅可以了解他的經歷、言行,而且可以窺見他最隱蔽的內心活動;然而對於薩拉,文本的敘述不僅僅總是外在的,讀者不能憑文本提供的信息,建構壹個真實的薩拉,而且,敘述人的敘述還往往被作者直接介入修正,作者突然宣布此前關於薩拉的敘述無效,那壹切只是虛構假設,或許還存在如此這般的另壹種可能。很明顯,由於這兩種不同的敘述方式,就造成了薩拉和查爾斯這兩個人物壹虛壹實的反差,讀者必須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自覺地對有關薩拉的壹切敘述進行闡釋,從本身就值得懷疑的間接話語中自己去建構薩拉這壹人物形象。小說的這樣壹種敘述手法,使得薩拉這個人物愈加撲朔迷離、神秘莫測。這也就極大地增加了讀者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