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雲南鶴慶縣鐘鼓樓的傳說

雲南鶴慶縣鐘鼓樓的傳說

雲鶴樓旅遊景點位於雲南省大理州鶴慶縣城中心,跨街而立,古稱安豐樓。

大理州鶴慶雲鶴樓始建於明正德九年(1514年),後毀於戰火,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鶴慶州通判署府事佟鎮倡導建樓,中置鐘、鼓各壹,俗稱鐘鼓樓。

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三月十三日夜,樓東民房失火,殃及鐘鼓樓。

當時有首民謠說:“光緒二十三,火燒東門前,帶牽鐘鼓樓,連累府門前。”過了四年,也就是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有位在外地做官的武官丁槐回鄉探親,出資重修鐘鼓樓,也就是現在的這座樓。

這次鐘鼓樓修好後,大家認為樓名用“安豐”雖然好聽,但“豐”與“風”諧音,風助火燒,不吉利,於是就以鶴的傳說改名為雲鶴樓,取“雲中白鶴”的意思。

雲鶴樓為木結構樓閣式建築,高19.4米,東西長18.6米,南北寬14米,通道拱門長16米。

中間4根粗大筆直的木柱從底至頂承負重力,外面繞以檐柱,裏面鬥拱縱橫交錯,對縫對榫沒有壹顆鉚釘。

樓外觀是三層重檐,裏面實際是四層。

當時,最高壹層供奉玉皇大帝塑像,中層供奉“三星”,旁邊放置鐘和鼓。

在城裏,雲鶴樓聳立城中心,報勢雄偉,古人曾形容它“隆然高聳”,“城如印,樓如紐”,如“人之冠蓋”。

民間則有順口溜:“鶴慶有座鐘鼓樓,半截柱在雲裏頭。

初壹去燒香,十五才下樓。” 公元1951年,鶴慶發生強烈地震,雲鶴樓向東傾斜了0.5米,成了鋮樓,而且又在“十年浩劫”中遭到部分破壞。

近年來,人民 *** 撥出專款對雲鶴樓進行加固維修,樓頂改鋪琉璃瓦,並對內外部分作了油漆、彩畫,損壞部分作了修補,使樓煥然壹新。

由於這座樓年代較久,承襲了我國古代樓臺式建築的傳統,並保持了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被公布為大理州第壹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鶴樓兩道城門上彩繪二龍搶寶及白鶴展翅圖,兩側懸掛郡人楊金和撰、宣白超書“雲鶴樓”長聯:

小結構到底何奇?想:洞紀龍眠、石傳象跪、詩題竹樹、果樹菩提,為儒、為釋、為帝王,蕞爾微區,其中大有人在;

真逍遙當前即是。

看:朝霞虹映、夜月蟾輝、寶嶺秋光、漾江春色,好山、好水、好景物,取之不盡,此外匪我思存。

此聯概括了大理旅遊景點鶴慶縣的歷史典故及美麗的景觀,為雲南旅遊景點大理州鶴慶雲鶴樓城樓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