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第17次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市疫情防控最新進展。
3月22日0時至24時,威海市新增無癥狀感染病例4例。新增患者全部來自集中隔離點。截至22日24時,全市共有本地確診病例57例,本地無癥狀感染者418人。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預防區連續8天、控制區連續4天、封閉控制區連續3天無新增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疫情防控形勢逐步穩定。成績來之不易,需要珍惜。根據疫情最新變化,省市疫情處置威海指揮部決定按照“分級分區控制、綜合分類施策”的原則,平穩有序解除靜止狀態,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發布會結束後,總部會很快發布通知。
為防止疫情外溢和輸入風險,應繼續堅持“非必要不離衛”的原則,確需在48小時內持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往來外地人員的健康碼、旅行碼、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由交通檢查站查驗。各區、市、開發區的封閉管制區、控制區、重點區域將繼續嚴格執行相關管制措施,防止風險擴散,增加安全保障,滿足居民基本需求;達到規定標準後,解除管制。在封閉控制區、管制區、重點區域以外的區域,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適度控制人員流動。穩步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嚴格落實“壹業壹策”“壹企壹策”分類防控措施,加大與服務企業聯系力度,保障企業原材料采購和產成品運輸需求,幫助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根據農村實際,暢通鮮菜鮮果、養殖種植生產資料購銷渠道,加強農田春耕和果樹修剪服務保障,確保春季農業生產。
中小學繼續實行線上教學,恢復線下教學時間另行通知。平穩有序開放公共場所,加強人員密集場所管理,嚴格控制各類聚集活動。交通運輸平穩有序恢復,確保靜態解除區域內人、車、貨有序流動。
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有序恢復,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從我做起。感謝廣大市民前段時間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大家繼續參與和配合疫情防控,切實遵守各項防控要求,主動加強個人健康管理,嚴格落實個人防護措施,自覺戴口罩,少外出,不聚餐,不聚會,不造謠,不傳謠。齊心協力,保持持續良好的防控態勢,* * *守護我們美好的家園。
★目前疫情正在逐步好轉。企業復工復產做了哪些準備?如何保證企業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平衡正確?
疫情需要防控,春天不等人。疫情爆發以來,環翠區堅持統籌安排、分級分區、精準防控,逐步組織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首先是明確了復工的路徑。制定了《關於加強疫情科學防控、促進工業企業有序復工的工作方案》,出臺了企業“明白紙”和“流程圖”,明確了人員復工、環境消毒、應急處置、防疫物資儲備、核酸檢測等環節的標準。需要復工的企業可以直接聯系當地鎮街,提交復工申請。審核後,由環翠區指揮部統籌安排。目前,環翠區64家企業和5家生產防疫物資的企業已有序復工。隨著疫情的進壹步好轉,各行業、各領域的復工復產計劃正在抓緊制定。在確保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要求的前提下,進壹步簡化流程,有序推動達標企業盡快復工復產。二是嚴控防控。嚴格落實地方部門監管責任,嚴把入口、監控、衛生關,指導企業精準開展返鄉人員篩查,加強在崗員工健康監測;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制定以企業主要負責人為第壹責任人的疫情防控機制和封閉管理機制,落實疫情防控日報和零報告制度,完善防疫臺賬,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風險;封閉控制區、控制區和重點區域的工作人員應繼續留在家中,不得復工。同時成立督導組,深入企業檢查疫情防控情況,對存在的問題盡快整改,確保各項措施壓實到生產車間、生產班組、每壹位員工。三是貼心服務企業。探索推行網上駐點模式,為每個返鄉企業安排壹名聯絡員,收集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目前已協調解決問題428個。針對企業生產要素需求,在市直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開通綠色通道,為有需求的企業辦理了420張《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針對企業在行政審批方面的需求,依托“愛山東APP”、“倪偉辦”等平臺,為企業提供全程指導、全程在線服務、免費協助服務,實現“審批不見面”。針對疫情造成的企業資金壓力,設立了1億元的區級專項資金,對符合政策的企業正在無感兌現,近期將全部撥付。為了保證復工工人的身體健康,我們積極聯系新冠肺炎的中藥飲品生產廠家,進行批量生產,積極向復工企業推廣,並為有需要的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
希望各位企業家堅定發展信心,環翠區以更好的措施、更強的保障,與企業攜手共進,共克時艱,奪回因疫情失去的時間。
★目前,市民更關心基層壹線防疫工作者的防護安全和身心健康。為他們采取了哪些服務和保障措施?
疫情防控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離不開基層壹線工作人員的日夜奮戰和辛勤工作。從疫情防控伊始,高新區就推出四項暖心措施,讓“疫情”壹線的黨員幹部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和充沛的精力,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這場攻堅戰。首先是加強安全防護。壹線防疫人員所需的防護服、消毒用品等各類防控物資由區級統壹調配和保障。重點做好隔離點、封閉控制區和控制區的規範化管理,嚴格設置“三區兩通道”規範和環境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嚴格執行核酸采樣、分離、轉運等相關業務標準和規範,由醫院專家負責崗前培訓和業務指導,提高防護能力。二是加強生活保障。本著“基層優先、壹線優先”的原則,全力為壹線防疫人員提供餐飲、防寒、交通等後勤保障。撥付專項黨費654.38+0.8萬元,慰問黨員中的醫務工作者和幹部。三是加強身心護理。加強力量匹配,將高新區700多名機關幹部充實到防疫壹線,緊急招聘壹批醫療衛生技術助理員、臨時社區工作人員、專業消毒保潔人員等。,防止超負荷工作。各部門、各單位要統籌安排倒班和輪崗,保證必要的休息時間。向駐守在封閉控制區隔離點和控制區的壹線工作人員發放預防性中藥,提高免疫力。組建醫療服務隊,攜帶儀器設備和常用藥物,在壹線查房。采取談心和心理咨詢的方式,幫助緩解壓力,保證身心健康。四是加強表揚和鼓勵。加強壹線人員典型宣傳,重點宣傳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派出幹部考察組,記錄壹線幹部的全程表現,表現突出的予以重用,樹立講責任、幹實事的鮮明導向。在疫情防控壹線,檢驗了200多名入黨積極分子的實際表現,有力營造了不畏艱難、勇爭第壹、敢爭敢贏的濃厚氛圍,為打贏疫情防控遭遇戰、阻擊戰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冠肺炎的疫情牽動人心,有些市民或多或少會有些焦慮。市民在疫情期間如何調整自己的心理健康?專家有什麽建議?
疫情期間,不少市民出現焦慮、抑郁、恐懼甚至失眠、胸悶、心慌等身體不適癥狀。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不要驚慌。中度應激反應是正常的。這種情緒反應可以讓我們保持警覺,調動資源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有效應對危機。壹是適度關註疫情,科學有效防疫。不要過分關註疫情,不要輕信謠言,不要散布謠言,從官方和正規渠道了解疫情動向,從中汲取積極信號,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同時,根據政府的防疫要求,科學合理地進行環境消毒和自我防護,以具體行動代替盲目恐慌,增加控制感,有效緩解當前的負面情緒。二是正確接受情緒,調整負面認知。人有情緒很正常。我們要允許和接納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度壓抑和克制。緩解情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釋放情緒,比如說話、運動、閱讀、繪畫、拍攝視頻、放松冥想等。,幫助合理發泄情緒。三是維持人際互動,尋求情感支持。利用現代通訊手段與親友保持聯系,及時交流思想,積極關註身邊的人,做他們的傾聽者和陪伴者,相互支持。還可以投身到壹些有價值、有建設性的工作中,比如參加誌願活動,既能給別人傳遞溫暖,又能提升自己的價值感。第四是健康規律的生活,規劃未來。做好人生規劃,保持健康的作息,每天鍛煉身體,或者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壹些知識和技能。利用這段在家的空閑時間,整理過去的照片和物件,規劃疫情過後的生活和工作。規律的生活能帶來確定感和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