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壹樹擎天

壹樹擎天

我國歷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與銀杏有關的詩詞。唐朝著名詩人王維晚年隱居陜西省藍田縣輞川村,他在《輞川二十詠·文杏館》中寫下贊揚銀杏的五絕:

文杏栽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裏雲,去做人間雨。

宋代時,銀杏大批移植到長江以北,直至黃河流域各地。因其形狀似鴨子的腳,故又名“鴨腳”。

北宋詩人梅堯臣,字聖俞,曾寫詩《永叔內翰遺李太博家新生鴨腳》,描述中原人民認識和栽植銀杏的經過:

北人見鴨腳,南人見胡桃。

識內不識外,疑若橡栗韜。

鴨腳類綠李,其名因葉高。

吾鄉宣城郡,每以此為勞。

種樹三十年,結子防山猱。

剝核手無膚,持置宮省曹。

今喜生都下,薦酒壓葡萄。

初聞帝苑誇,又復主第褎。

累累誰采掇,玉碗上金鰲。

金鰲文章宗,分贈我已叨。

豈無異鄉感,感此微物遭。

壹世走塵土,鬢顛得霜毛。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也賦詩《和聖俞李侯家鴨腳子》,詳述銀杏被引種到京都(今河南省開封市)時的情況:

鴨腳生江南,名實未相浮。

絳囊因入貢,銀杏貴中州。

致遠有余力,好奇自賢侯。

因令江上根,結實夷門秋。

始摘才三四,金奩獻凝旒。

公卿不及議,天子百金酬。

歲久子漸多,累累枝上稠。

主人名好客,贈我比珠投。

博望昔所徙,蒲萄安石榴。

想其初來時,厥價與此侔。

今已遍中國,籬根及墻頭。

物性久雖在,人情逐時流。

惟當記其始,後世知來由。

是亦史官法,豈徒續君謳。

歐陽修曾得詩友梅堯臣寄贈“鴨腳百個”,如獲至寶,思緒萬千,欣然提筆寫詩《梅聖俞寄銀杏》相贈,抒發千裏送鵝毛,物輕情意重,君子之交的誠摯情誼:

鵝毛贈千裏,所重以其人。

鴨腳雖百個,得之誠可珍。

問予得之誰,詩老遠且貧。

霜野摘林實,京師寄時新。

封包雖甚微,采掇皆躬親。

物賤以人貴,人賢棄而淪。

開緘重嗟惜,詩以報殷勤。

梅堯臣收到好友贈詩,依相同韻腳作詩《依韻酬永叔示予銀杏》答謝:

去年我何有,鴨腳贈遠人。

人將比鵝毛,貴多不貴珍。

雖少未為貴,亦以知我貧。

至交不變舊,佳果幸及新。

窮坑我易滿,分餉猶奉親。

計料失廣大,瑣屑且沈淪。

何用報珠玉,千裏來殷懃。

宋代詩人張商英(又名張無盡)也曾作詩描述銀杏:

鴨腳半熟色猶青,紗囊馳寄江陵城。

城中朱門韓林宅,清風明月吹簾笙。

玉纖雪腕白相照,爛銀殼破玻璃明。

宋代詩人蘇東坡在河南凈居寺築臺讀書時,非常喜愛唐代道案、定易二人合栽的壹棵銀杏樹,在銀杏盛果時寫道:

四壁峰山,滿目清秀如畫。

壹樹擎天,圈圈點點文章。

詩人視銀杏樹為擎天柱,比喻銀杏種子為自己的文章。表達了對銀杏“壹樹擎天”的敬慕之情和審美情趣。該樹記錄了唐宋名家蘇東坡、名僧道岸和定易讀書處。又有詩為證,集歷史名僧、名家、名詩於壹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