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風吹動她米白色的衣領,春天沈浸在香氣裏之後,我又看了壹遍《地久天長》。第二遍觀影,心裏的那份激動和快感消失全無,思想不自覺的開始去思考這部電影的社會意義,想導演王小帥通過這部電影討論了什麽問題?對社會有哪些影響?是積極正面的還是消極負面的。
《地久天長》跨越了中國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30年,相比集中刻畫人物或單壹表達對某個歷史事件看法的電影,更泛化或不知所措。正如我第壹遍看過之後的感覺“風吹動她米白色的衣領,春天沈浸在香氣裏”,我感到腦袋壹片空白,就像同壹個姑娘談戀愛,好像充滿了快感和樂趣,但其實什麽也沒幹。具體來講,就是關於時間的跨度和主旨的表達:
壹、跨越30年,但不知歷史如何變遷
從計劃生育到市場經濟,社會在人口規格化、經濟運作方面都做出了巨大努力。相對應的,我們看到電影中講到劉耀軍和王麗雲有了二胎,但是迫於計劃生育的政策,不得不被強行流產。原本這個事件是讓人看到社會發展過程中,人的犧牲是如何屈從於自然規律的,但電影把這個事件的最大原因歸結到了失獨。
失獨意味著殘忍,於是觀眾會自不而然的忘記計劃生育的本身功用,而過分同情和關註兩夫妻的悲慘處境。不知道導演在設計這個情節時,是如何思考的。但就成片來看,電影藝術的價值已經被商業的考量完全打敗了。作為王小帥,那個人人都期待的電影藝術家,我想這也是導演的抉擇,是壹個關於如何使得藝術縮水,得到更多普通觀眾喜歡,並且口口相傳去買票的選擇。
二、潮頭該流向大海,還是枯竭在沙漠
前些年,網上盛行壹個創作團隊《新世相》。我此生永遠銘記他們的口號:我們勵誌改變人群的方向。
潮頭流向大海的話,會給人群欣喜歡愉的理由,往往帶來全世界的狂歡;而潮頭如果指向沙漠,則會人心惶惶,重則使普通人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喪失誌向。但這是表象,在意誌的世界裏:潮頭流向大海時,巨浪滔天的狂潮會使人興奮窒息,喪失掉思考能力,沈迷在喜悅之中無法淄博;但潮頭指向沙漠卻不壹樣,人們會驚慌失措,去思考如何存活,為什麽潮水不是流向大海,以豐腴的姿態孕育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孫後臺。
遺憾的是,王小帥選擇了大海。正如我第壹遍看《天長地久》的感覺,看到齊溪在雪景中吸食烤煙的鏡頭,我的頭腦裏浮現出唯美傷感的幻覺,我覺得壹切美極了。似乎壹陣春風吹來,悄無聲息的吹動壹個美麗姑娘的白色衣領,她的體香彌散在天地之間,我們閉上眼就是天堂。任何她所疑慮的痛苦,都是如今成就這個美好鏡頭的基石。
不幸的是,這種迷幻的雞湯世回憶錄被列為大師作品。
《地久天長》的橫面相當之寬廣,但主題縱深,幾乎為零。正如片中小主人公王源,他跟隨著年代前行,本該有許許多多的坎坷和心理演變,但他在片中表現的像個影子。
我們看到電影像流水賬壹樣講到劉耀軍壹家的失獨,漂泊;劉耀軍和齊溪之間的情感壓抑與釋放;接著用隱喻式的儒學思想化解兩個家庭的矛盾。猛地壹看充滿哲理,表達了很多東西,但細細品味空洞的很,毫不客氣的講是空無壹物。只不過在鏡頭上,剪輯上和演員陣容上多下了壹些心思罷了。相比我們期待的大師作品,和初次欣賞這部電影的差距真的非常巨大。
假設電影由王源飾演的周永福壹步壹步展開,從這個時代的純潔靈魂刻畫30年的變遷,相信《地久天長》會給我們壹些更有意義的思考,使電影有壹個較高的層次。但願電影創作者們,能更多壹些真誠,少壹些欺騙。《地久天長》相比極度渴望賺錢的商業電影,不過是多用了壹些心思和電影投資技巧罷了!細品,是缺乏誠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