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的業務線最全。雖然其利潤的主要來源是快遞,但其業務覆蓋範圍並不僅限於快遞。所以我們打算先從順豐入手,同時可以深入了解快遞的具體盈利模式,也可以感知順豐從快遞行業向其他運輸服務的發展,為後面引入其他物流企業提供壹定的依據。
順豐是目前國內最大、全球第四大的快遞物流綜合服務商。公司從限時快遞服務出發,通過內生式和外延式並購,在快遞領域構建了限時件和經濟件互補的分層快遞業務體系。同時,以時效網絡為基礎,在大物流領域橫向拓展,打造快遞、冷鏈、同城、供應鏈等新業務,形成覆蓋國內外的綜合物流生態圈。
目前順豐擁有快遞物流行業最完整的業務線,與其他公司的業務覆蓋對比如下圖所示。快遞方面,主要競爭對手是三通壹達,但整體競爭態勢不同,順豐占據了中高端市場的主要份額。其他方面,順豐的主要競爭對手暫時可以簡單認為是京東物流和菜鳥網絡。
從營收來看,順豐目前限時快遞約6543.8+000億,經濟快遞約300億,同城約50億,快遞約250億,冷鏈約6543.8+000億,供應鏈和國際業務約6543.8+000億。因此,目前順豐速運業務、供應鏈和國際業務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通過以下分析和不負責任的推測,預計2023年,通過降低成本,快遞業務增速仍將高於快遞行業平均水平(1000+300+50+250+100)* 115%,加上國際電商、供應鏈、國際業務的發展。
順豐成立於1993,最初從事香港內外的商務快遞業務,奠定了其基於遞送文件和“快”時效基本要求的服務基礎。從1997開始,順豐開始從華南向全國擴張,並於2002年從最初的加盟網絡向直營網絡轉型,確立了其商業模式和接入體系的差異。2009年,順豐航空完成首航,2010幫助開展國際業務,也為後續順豐件奠定了航空履約能力基礎。到2012年,順豐通過直營模式和航空履約能力,已經在中高端快遞市場占據壹席之地。
隨著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2012年電商件已經占據了快遞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在電商件份額的爭奪中,順豐這種高效率高成本的模式並不具備任何優勢。因此,為了分享電商市場的增長紅利,順豐也在2013開始嘗試經濟部分。主要思路是用直營的老化件,再利用壹部分資源,降低成本,與通達競爭。
從13開始,順豐不僅加入了快遞業務低端市場的競爭,還引入了快遞、冷鏈、城市等多元化業務板塊,在大型物流範圍內橫向多元化,從單壹的快遞服務商轉型為綜合供應鏈物流服務商。
2017年,順豐在a股上市。與此同時,它也開始了張之路的合並和擴張,所有業務都開始走向成熟。2018順豐收購廣東信邦物流和夏回集團中國冷鏈業務,分別擴張快遞和冷鏈版圖。2019順豐收購了DHL中國的供應鏈業務,加強了國內供應鏈能力。2021年,順豐收購全球領先的綜合物流服務商嘉裏物流,整合其強大的國際物流資源,擴大順豐的全球網絡布局。
從2021開始,隨著監管對價格戰的介入,各家快遞公司的利潤開始恢復,順豐的發展模式也從兼並擴張轉向精細化運營。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壹下順豐各業務線的現狀。
快遞服務
快遞業務主要可以分為高端時效快遞和低端經濟快遞。目前順豐的收入和利潤主要來自限時快遞業務。
限時快遞轉向消費類和工業類。
限時快遞,業務主要服務於個人物品和工商文件的流通,高端消費,高效響應生產流通需求。在過去,其收入增長率與GDP增長率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從需求端來看,消費和工業老化需求正在上升,消費已經取代單證成為老化快遞的最大需求和增量來源,工業老化件蘊含長期增長潛力。目前限時快遞業務的主要需求來源是單證、工業限時件和消費品。文件快遞逐年下降是因為大部分企業都在向無紙化辦公方向發展。從2019到2022H1,證件限時部分占比從42%快速下降到28%,收入占比從31%下降到21%。2022H1文件收入同比增速-4%。工業等老化件主要針對工業零部件、工業材料、儀器儀表、農業生產的交付需求,主要服務於制造業和農業生產的交付。工業快遞的需求主要來自臨時需求和常規需求。壹方面,產業供應鏈的精細化和復雜化導致臨時需求的上升,另壹方面,產業電商B2B業務的發展也帶來了常規需求的增加。
消費品方面,主要來自電商行業對高端快遞的需求。在網上消費高端商品或生鮮商品時,對快遞服務的時效要求也會相應更高。這部分的增長也帶來了對順豐的需求。
所以整體來看,順豐限時達業務中單據占比逐漸下降,而消費類、工業類和其他類占比上升。
經濟快車戰略調整開始盈利。
順豐經濟件專註於電商快遞市場,采取直營網絡“順豐速運”+加盟網絡“梅峰速運”的雙品牌運營策略。針對中高端電商市場,專註於“速度+溫度”的服務口碑,以“順豐速運”品牌的直銷優勢,全面提升電商件的時效和競爭力,優化客戶體驗。針對低端電商市場,順豐以“汪峰快遞”加盟網絡的運營模式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逐步擴大下沈市場份額。順豐經濟件將主要通過配合老化大網冗余運力的峰谷,提高快遞網絡的整體經濟效益。同時,隨著經濟成分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單位價格的提高和邊際成本的控制將促進經濟成分的盈利能力逐步實現。目前,由於Tik Tok、Aauto faster等直播電商的崛起,低端電商快遞不再被阿裏壟斷,順豐有更多機會加入經濟型快遞的競爭。
經濟型快遞在起步階段,由於定價低,占用更多的直銷資源,經濟型快遞的利潤持續虧損。2021年,順豐改變了經濟型快遞的策略,明確了限時件和經濟型件的時限、服務、客戶群和定位分工,開始了結構優化之路。2021年,順豐通過產品優化,將原經濟件中的標準陸運產品升級為限時快遞中的“順豐速運”,並逐步下調經濟件中的特價比例,專註於將產品做優做強。順豐將電商標快速入網簽約單價提升至7元以上,同時放寬單個客戶簽約件數門檻,使得經濟產品利潤質量向上,毛利逐步提升。在這壹系列調整下,順豐直營經濟單元的單票毛利已經在2021的Q4扭虧為盈,並連續三個季度保持正毛利水平,開始實現盈利。
其中,直營體系順豐繼續推進四網融合建設。通過場館、運營、線路、終端的跨業務整合,22年節約成本達8.5億元。剔除凱瑞的影響,22年間人工成本與收入的比率增加了65,438+0.8 pcts,運輸成本的比率下降了4pcts,其他運營成本的比率增加了65,438+0 pcts。在運力方面,22年來,公司總部直招運力,智能化升級陸路運輸場景,使用懸掛模式節省配置,使用智能管控平臺監控車價。雖然每公斤運輸能力同比持平,但剔除油價影響,公司每公斤運輸能力同比下降5%。隨著23年來油價的逐漸企穩,公司運輸成本的下降會更好的從經營端體現到財務端。中轉方面,公司進行設備和工藝創新,提高分揀網格精細度,自動分揀能力不斷提升。22年小件自動分揀率提升8pcts,單件自動分揀率提升21 pcts,促進小件人均效率提升8%,全網小件日處理能力提升12%。最終,公司推廣直銷模式,涉及傳統網點4800+個,新增客戶終端站點9800個,改善低效網點1045個,低效網點占比降低6個百分點。23年來,隨著四網融合向多網融合的深入,疫情和油價疊加影響降低,公司不斷釋放更多成本提升效率。23Q1在價格端總體穩定的情況下,成本端成為利潤提升的主要貢獻,推動順豐整體毛利率從22年的12.5%提升至23Q1的13.9%,23Q1單季度毛利率為+1.6pcts,與上年同期相比,
供應側壁壘
在供給端,順豐有明顯的速度優勢。當用戶對快遞有速度要求時,只能選擇順豐。目前這個優勢主要來自於順豐充足的自有貨機數量。隨著鄂州機場的運營,時效的壁壘進壹步擴大。
城市遞送
同城快遞目前只占順豐收入的壹小部分,但也是目前比較高速增長的業務。之前看外賣行業的時候提到,Tik Tok進入外賣行業的主要難點在於同城配送的能力和時效,還有壹部分是和順豐合作。
從需求來看,即時配送服務保持了較高的增速,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訂單滲透率也持續上升。
除了提供同城配送的高效率服務,順豐還提供同城配送的各種解決方案,覆蓋各種場景。
2021年,順豐同城實際平均配送時間約30分鐘。對於時效要求較高的餐飲外賣場景,同城服務平均配送時間進壹步縮減至26分鐘。截至22H1,順豐速運時效達成率保持在95%以上,時效達到穩定,波動不超過3%,接單率超過99%。高效穩定的限時履約能力樹立了其高質量、強保障的品牌形象,其高價值品牌客戶數量持續增長。其服務過的品牌客戶從2021的2300家進壹步增加到22H1的2900家。從目前的增速來看,同城業務由於規模較小,仍有增長空間。
快遞服務
零擔是物流運輸中的壹個術語,指車主需要運輸的貨物少於壹車。作為零星貨物,期間會產生較高的運輸成本。LTL是相對於整車而言的。在實際的市場操作中,零擔和整車的劃分,基本上是以壹輛車能否裝滿為標準。通常的解決方案是承運部門將不同托運人的貨物集中在同壹個車站,然後再發貨的服務形式。零擔運輸需要等全車,所以速度慢。為了克服這壹缺點,發展了固定路線、固定時間的零擔巴士,還可以利用汽車運輸的靈活性發展送貨上門的零擔運輸。比如日本廣泛使用的“送貨上門馬桶”就屬於這種形式。而* * * Speed為了滿足企業的這種需求,開發了多條零擔公交線路。以分布在各大城市不同區域的營業網點作為零擔貨物就近的接收點和發送點,極大地方便了貨主的零擔業務需求。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零擔市場,2020年市場規模為1.5萬億元。艾瑞咨詢預測,到2025年零擔市場規模將達到2.0萬億元左右。
目前國內零擔市場高度分散,因為其規模效應不如快遞明顯,但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市場會逐漸向頭部集中。
相比其他快遞公司,順豐的主要優勢在於直營的時效優勢,單價收入會高於其他加盟商。此外,直接運營+加盟評分運營模式可以覆蓋更多場景。
冷鏈物流
生鮮電商的發展和醫藥供應鏈的升級帶動冷鏈物流需求的增長。從2016年到20216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從2210億元攀升至418.4億元,冷鏈物流總需求從125萬噸攀升至2.75億噸,翻了壹番。隨著生鮮電商的蓬勃發展帶動冷藏運輸需求的增長,以及藥企供應鏈的升級刺激醫藥冷藏運輸的發展潛力,國家發改委專家預測,到2025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增長至8970億元,對應2023-2025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8%。目前食品冷運約占90%,其余10%主要來自醫藥物流。
雖然看起來冷鏈市場又是壹個萬億級市場,但和快遞明顯不同的是行業分散。雖然市場集中度也在上升,但CR100(按營收)已經從2015年的9.7%上升到2020年的18.1%。
在其直營模式下,順豐控股和JD.com物流以卓越的服務和時效,分別位列2019至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百強榜”第壹和第二名。與此同時,隸屬的ZTO快遞和大雲有限公司也開始拓展全國冷鏈物流網絡。順豐控股在冷鏈板塊推出了三大服務,分別是生鮮配送、冷食運輸和醫藥物流。依托多元化的產品、優質的網絡和全面的服務,預計順豐在冷鏈業務的領先地位將進壹步鞏固。
國際和供應鏈業務
上市後,順豐通過收購DHL國內供應鏈業務和嘉裏物流成功整合資源,使國際和供應鏈業務成為其第二大業務。
國際商業
國際業務方面,主要受益於跨境電商業務的增長,近年來國際業務大幅增長。值得壹提的是,最近傳聞即將上市的菜鳥網絡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國際業務。在這裏,我們可以在有了更詳細的資料後再做對比分析。
集成供應鏈業務
綜合供應鏈業務主要旨在提供從原材料到消費者的完整的端到端運輸服務。目前比較大的競爭對手可以認為是京東物流。但是市場上的溫和營收並不是很高,所以沒有明確的競爭主線。
目前在這個市場上,增速還是比較可觀的。雖然沒有直播電商等熱門行業,但平均增速還是高於GDP增速,所以也是壹個有發展空間的業務。